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秦玉足
[导读] 自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行以来,我国倡导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秦玉足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百里小学 541306
        摘要:自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行以来,我国倡导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写作是可以展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方面都存在问题,如兴趣不高,能力不强,素材匮乏等。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缓解。基于此,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教学;观察能力
引言
        写作不仅是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检验,同时也是学生阶段性阅读内容、学习情况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写作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学生写作兴趣薄弱及写作效率低下现象也尤为普遍,严重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作用
        一方面,观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最大的素材库。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可以积累很多有价值、真实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资源。另一方面,观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树立。在观察不同事物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个人的理解以及认知,受观察事物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思维,从而完善个人价值体系。
二、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拓宽其写作思路
        从小学生作文写作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写作模式单一、内容言之无物。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学生的写作想象力未能得到有效激发,让学生陷入狭窄的写作思路中,每一次作文任务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假话、大话、空话的堆砌。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受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能够供其使用的作文写作素材是有限的。同时,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由此使得其即便内心有想法,也无法准确地表达并书写下来。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实现作文写作思路的有效拓宽。具体可供语文授课教师采用的方法很多,诸如情境导入法、联想法,等等。以情境导入法为例,语文授课教师在写作课堂上应当为学生创设和营造出特定的写作情境,以便让学生的写作灵感在情境的浸染下得以迸发。同时,语文授课教师也可以在作文课堂上结合教科书中的课文内容,带领班级学生进行续写和仿写练习,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跳出固定思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语言游戏,诸如成语接龙、猜字谜等,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的思路变得宽广,并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快乐。


        (二)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等进行充分反映的就是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写作教学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生活是一切灵感来源的主阵地,要想促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及思想进行充分表达,就需要在生活体验方面加强组织力度。从现阶段一些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升实际情况来看,人生阅历有限、生活经验缺乏等是主要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这方面内容,基于体验生活类实践活动的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确保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充实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写作优质文章奠定良好基础。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虽然说,小学阶段的教学难度偏低,但是小学生所接触的内容却比较丰富,小学语文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很多文章之间具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感性的角度上,形成情感认识及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意识以及思维认识。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比如小鸭子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咪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时间的不断推移,学生会逐渐形成联想习惯。当其再次面对一种新鲜事物时,会下意识地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联想,进而丰富思维,奠定写作基础。
        (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为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活动并主动克服困难的重要动力,可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至写作活动中,同时,学生写作兴趣的调动需一定的写作能力作为支持,仅当学生具备足够的写作技巧及素材驾驭能力,学生方可在写作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并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以学生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为参考,并结合写作要求实现写作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同时,教师需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借助积极的引导实现学生写作兴趣的充分调动。如教师可将学生日常生活同写作活动相连,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趣味性细节加以观察,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师需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学会把握观察重点。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做好日常生活的观察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思维,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朝霞.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12):239.
[2]戴蕊.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35):110.
[3]郭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1):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