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婵娟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面对国内教育体制的深化发展与改革,如今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表现出德育教育重视度,体现其价值和作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往往仅仅停留在书本表面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其内涵的发掘,包括德育教育。为迎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师必须做好德育教育渗透,培养品德兼优的新时期优秀学生。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思路。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渗透方法;策略
前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方向与追求。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做好德育渗透,就能够实现学生道德观念有效培养。小学语文教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完成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德育教育思想,体现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价值、德育教育意义。
一、参考教材内容渗透德育知识
小学语文在德育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好教材内容的开发与使用。学生课堂学习主要通过教师讲解书本知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活动[1]。因此教师需要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德育知识,并使用相应问题引导。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学生就能够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价值、目的。比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文中表现父亲似乎很了解鸟儿的习性,这意味着什么,表现了什么。此时学生就会认真阅读课文,在分析课文中得出。父亲应该是一个平时认真观察鸟儿的人,不论过去出于什么目的,但如今的父亲是一名爱护鸟儿,保护自然的好人。学生在分析中形成了情感共鸣,学生明白了文章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求。教师用文本分析以及知识传授过程完成了德育渗透[2]。
二、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写作过程中的渗透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增加学生对于文化素质的理解,明白德育存在的意义,行为和秩序的应用价值。学生在写作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文化思想融为一体。学生写作的时候,书写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自己美好的向往与品质。写作中最关键的就是作文命题[3]。教师深入分析文章命题要求,将生活实际和题目联系到一起,让学生能够大胆抒发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反应。比如在写作《这儿真美》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观察生活中“美”的人。
因为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点和理解,所以学生在创作文章的时候,观察点完全不一样。有的人用美好的环境作为创作点,有的学生用善良的人、勤劳的人、有爱心的人作为创作点,书写了生活中最“美”的人。学生在创作中深入接触社会,感受社会,理解了责任以及人性的关联性,形成了非常好的品质。
三、课外阅读渗透德育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配合使用体现的是新时期社会对于教育的追求。教师教学中不能局限目光,教师需要打破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生活是一个大舞台,语文教学除了可以从课内角度切入,也可以从课外出发,学生在阅读各种各样的文本作品中能够开拓视野,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和优秀品德。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这部小说。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保尔柯察金的人生与阅历,形成了坚强、不放弃的人生态度,能够在生活中体现德育教育的美德追求。
四、课外活动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育中课外活动是很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在课外活动的时候,需要做好德育教育渗透,增加学生对于美德的理解,形成积极的品质。教师需要用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德育追求、德育意义。这样的方法能够同时兼顾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需要。语文课外活动有许多种形式,教师需要表现出对课外活动的重视。在课外活动中,使用积极向上的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理解实践过程中的乐趣,并明白这些活动对于自己成长的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开展诸如课文朗读、演讲一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明白生活与道德的关系。
五、体现教师示范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榜样,是学习的典范。所以语文教育中,需要教师展现自己的示范角色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用自己的言行启发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教师的榜样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平时教师需要保持举止文明、仪表端庄、谈吐优雅,用这样的态度导向学生,在学生的内心树立高大形象。教师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教师需要同时兼顾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作用,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氛围下健康成长。
结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语文知识学习,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成为品学兼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切入,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形成知识理解。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将知识落实到实际,提升学生道德涵养、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董忠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46-47.
[2]郑丽芬.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0,9(23):54-55.
[3]马娴敏.语文教学中德育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分析[J].才智,2020(1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