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文 育大德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金姣娟
[导读] 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姣娟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更是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认知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对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渗透。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的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来适应教育改革。一些正确的传统价值观念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如古代人的拾金不昧精神、舍己救人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属于德育的范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如在小学语文唐诗宋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渗透德育教育,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等,则有助于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得到有效促进。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完成语文教材内容目标的基础上,还可以学习到德育知识,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礼仪、有爱心的人,显然使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得以升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渐发展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的途径
        (一)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阅读是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开始,德育的素材包括教材中的语文与阅读材料,具有较高价值。作为教师,对于语文中代表性的文章,应使学生从基础开始,如熟读、熟记、背诵等。然后,教师应根据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指导,通过对文章主旨进行分析,以对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体会。如《落花生》一文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幻灯片等播放,以使学生对作者的感受、情感进行切身体会。应透过表面对内在精神进行学习,如不追求虚荣、甘于扎根困难环境等。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还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不但能够有助于学生对一些事务的认知进行体会记录,同时还有助于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德育教育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目标,教师应改革课程并进行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应更新颖、具体。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课文对话、阅读、写作等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为了应对新课程改革和整体教育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教室不应是教学的唯一地点,走出课堂、学校,接触社会、大自然等,然后可记录自身感受,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同时还可使其审美意识提高,满足其心灵的追求。
        (三)国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意义突出,为了使德育有效渗透于小学语文国学教学过程中,需对其渗透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如《悯农》这篇五言古诗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更能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之心,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教学过程中,需追问学生“我们需不需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这样,便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以及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国学知识的魅力在于从一首古诗、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成语,都能够反映出深刻的知识内涵。通过《闻鸡起舞》《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成语故事的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国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国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以及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及精神。
        (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就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语文教材中,使语文知识和思想道德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道德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使课本知识与思想道德充分结合,通过不断创设学习环境和综合训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完成对道德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对课文及阅读材料等进行拓展,如通过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对自己感受进行记录。如《狼牙山五壮士》,通过故事的浅层意思使学生对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等有所体会,使学生对自身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集体意识进行强化教育。
        (五)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渗透。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使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此同时,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课外为学生适当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德育和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外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又可以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积极参与由学校举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素养,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以对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实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