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赵瑛
[导读] 思维导图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能够补充一些被遗漏的课程知识点,进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因此,物理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精彩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赵瑛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太平中学  陕西  咸阳  713707
【摘要】思维导图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能够补充一些被遗漏的课程知识点,进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因此,物理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精彩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96-01

        引言
        思维导图又被称之为心智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将各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关系通过图文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调动人脑潜能,推动人们想象力与逻辑能力的均衡发展。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过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侧重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其他方面相对忽视,严重影响到思维导图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意义重大。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
        尽管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对广大师生的影响依旧存在,虽然学校通过改进学校制度,教师推进创新与素质教育相呼应的教学方案,也确实改善了教学质量,教学的方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相应容易,但纵观现状,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以及各种现实的因素,教学的方式还是较为单一,教师教授的重点还是在于考试的要点,这样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物理失去原有的乐趣,反而会显得枯燥。
        (二)教学实践较少,实际体验次数少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们对学生教授某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时,往往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的好奇心会驱使着他们去认认真真地听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教师可以拿捏好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想要学习的知识。对于刚刚接触到切实的物理理论的初中生来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那么教师就应当抓好这个机会,但现实中往往会因为缺少实际的演示与亲身体验,导致很多同学虽然了解了某个物理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会显得手足无措并且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变得并不牢靠。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融入生活要素
        物理知识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也应该用于生产中,以便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活力要素融入心理地图,以便将地图内容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从而更快地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更好地指导生活,提高卡片质量,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意识,从而加快对要点的理解。因为中产阶级的物理知识体系包含许多抽象、黑暗法则、公式、符号等,所以这些抽象元素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读的,通过融合生活元素,学生可以将摘要内容与实际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摆脱艰苦的学习模式。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科学思想的兴趣,教师可以融入到一些生动的存在中来,说明学生通过理解和理解要点而引导的物理原理和概念。举例来说,当你解释光的折射时,老师可以从我们喜欢听到的彩虹开始,把彩虹现象整合到地图上,与折射联系起来,以促进对光的理解,学生当然可以反映出自己对彩虹的体验,从而产生更深的印象。
        (2)阐明思想计划在物理实验指南中的运用,以提高实验营销质量
        一项学术研究表明,知识卡充分整合了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对教学具有更高的价值。物理实验是学生应该学习的智力点。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们提供了对其物理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扩大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认识。通过正确使用图解表示法,物理学家可以更容易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开发一个全面的智力系统。为此,物理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意义地运用思维导论。这可以提高物理研究的质量。例如,在解释电路知识时,物理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论。这提高了学生处理电路的学习能力。接下来物理老师还总结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绘制了比较完整的心态,梳理了所学的要点,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3)基于意识优化方法的总结
        按照一系列做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贯穿各个层次,总结出该过程所涉及的方法和整个过程。这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说明每一次操作旅行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以及正在进行哪些即时改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现设计生活中包含的一系列物理现象,同时彻底重新思考他们的学科。然后利用认知综述把要点联系起来,推导出相关物理公式,方便学生学习。当教师阐述生物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死胡同时,可以通过对概念、知识和学科进行信息性的思维培养,更好地理解概念、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雾、冰、雪、雨等。这既有助于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保持兴趣、总结基于思想的成就,又能使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学习、研究和扩大学习应用能力。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认清思维导图的特点,并合理应用其转变传统课堂创新思维匮乏、氛围枯燥的现状,有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潜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做好铺垫,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成荣.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陶海峰.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48.
[3]江婷婷.思维地图在初中物理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