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徐永麒
[导读] 体育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是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建设面临众多问题:体育课程目标模糊、体育课程研究欠缺等,导致现代学生体育意识缺乏,体质下滑。为此,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下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了完善措施,为提高体育教学工作水平,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明确体育教学

徐永麒    前锋区小井乡小学校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是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建设面临众多问题:体育课程目标模糊、体育课程研究欠缺等,导致现代学生体育意识缺乏,体质下滑。为此,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下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了完善措施,为提高体育教学工作水平,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81-02

        一、前言
        体育课程是体育工作的基础,课程建设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国民体质健康。对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有助于推进体育教学工作,为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打下基础。为此,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构建合理体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困境
        (一)忽略学生体质健康
        有研究指出,现代学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在深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现代体育教学过度的强调技术动作标准,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以技术标准为考核的体育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由于体能、体质的先天差异,导致部分学生不需要练习即可达标,而部分学生反复的练习仍未达标,这种单一的应试体育考试,变得乏味可陈[1]。
        (二)忽略了教学相长
        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超过一半的教师忽略了教学相长,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授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缺少互动,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师范的同时,还需要及时的进行纠错,对合理动作的技术原理进行探讨,让学生知其所以人然,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最后,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体无育”的现象异常突出,教师单纯的注重强身健体,忽视了体育文化的教学,体育教育的重点还应在“育”上,体育人文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不可或缺部分[1]。
        (三)体育设施设备不足
        体育设施、设备是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通过调查显示,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设备不足,尤其是偏远地区,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甚至无法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未能充分的利用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了体育项目的开展;另外,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新兴体育的关注不足,教学内容过于传统,知识更新慢,严重限制了学生体育心理需求[2];最后,现代体育教学要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平台,满足学生体育心理需求,提供多种体育学习平台,为学生身心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
        (四)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不足
        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作为一名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另外还需要积极的参与各种培训,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年轻教师心理渴望学习,但没有机会,为此,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文件,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培训;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还应注重外出指导培训工作,参与多种赛事,包括裁判工作、培训指导工作、比赛等,在不断的实践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研究能力薄弱
        当今社会,体育技战术发展迅速,据调查显示,多数体育教师科研教学水平不足,尤其是偏远地区体育教师,对体育技战术、体育文化内涵的研究极其缺乏,只有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新兴体育教师发展的必然需求,当然科研水平的培训是漫长的,需要学校的不断引导。



        三、体育课程建设问题探究
        (一)课程目标设置困难
        体育课程设置的围绕体育课程目标展开,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论,根据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系列文件,现代体育课程的目的包括: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运动运动参与目标,教学内容注重运动技战术目标,造成学生基本功差,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难以体现[2]。
        (二)体育教学评价困难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是发现问题,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不足,二是促进改进,促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评价注重评忽略改,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3]。
        (三)忽略了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当前体育教学多采用选项课教学的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导致热门项目选修的人多,冷门项目鲜有人选修。这种片面的强调兴趣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据调查显示,近些年凯学生的体质测量状况不容乐观,这与现代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有关联的。有研究指出,学生在选体育课时,存在避重就轻的心理,往往会选择负荷量小的运动项目[2]。
        四、体育课程建设相关措施
        (一)引导体育教师积极的开展体育教学研究
        作为体育课程标准的执行者,教师需时刻把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体育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提出相应的管道,为此,从学校层面上,应积极的引导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开阔教师视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组建不同的体育项目团队,对最新的体育技战术进行探讨,把握体育教学前言知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体育教学工作搞活了,那么体育教学也就搞火了。
        (二)加强外出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
        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求,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刚上岗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这就血压不断的加强外出培训和继续教学学校。学校应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计划,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学,一方面提高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另外,培养教师的科研水平,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学,在学习中,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1]。
        (三)加快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教学是“强身健体”为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训的过程中,尤其注重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为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学校应完善体育课程建设,形成以“健康体育”为核心的体育课程体系,不断的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探究体育教学模式,既满足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又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4]。
        (四)建立课内外一体化锻炼模式
        体育不仅仅限制与课堂上,要渗透到课堂外的每时每刻,学校应设置体育大课间操,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建立课内外一体化锻炼模式,使体育的功效不仅仅体现在课程上,更能有效的延伸到体外;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的组织体育游戏、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体育艺术节等活动,使得体育教学散布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4]。
        五、小结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建设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与学生体质、教学改革等工作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目前我国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概述,而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构建合理体育课程,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家宏.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审视[J].东南大学学报,2010,12(1):108-110.
[2]宋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1,15(04):75-78.
[3]郭英.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05-107.
[4]李柯莉.对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11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