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崔宝香
[导读] 现如今,“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一改往日的教学方式,越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机,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运用激励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学有所获、乐于学习,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如何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崔宝香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1700
【摘要】现如今,“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一改往日的教学方式,越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机,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运用激励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学有所获、乐于学习,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如何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97-01

        无论是学习或者工作,若想进入理想中的状态,取得较高的成绩,一定需要来自客观的驱动,以及主观上的满足。伴随着“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盛行,身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应结合教学内容,注重激励的公平性以及多样性,杜绝激励的“偏心”,只对自己喜欢的学生的进行激励表扬,而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便进行打压,甚至采取“放任态度”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为此,教师应认知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与他人进行合作,并认真对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成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激励教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应引起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差异化奖励
        现在学生在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怀下,大多数学生性性格激烈,同时还具备着独立的人格特征,受家庭环境以及学习方式的限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略有不同。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若是采取传统的激励方式,往往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家真棒”“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等激励语言,学生的情感认知极为薄弱。因此,教师应认真把握每个学生的特征,并结合学生的的个性特点,设置不同的奖励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十分内向胆小,且不愿意说话,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为其提供大量的表达机会,并为其构建获取激励的条件,教师应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够看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如“某某同学今天默写的非常棒,特别是他的字迹变得更加工整了,继续保持下去”通过类似这样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理。又如,对于性格外向,贪玩好动,善于表达,又时常出现粗心大意现象的学生,教师的激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冷静与细腻特征,使其变得更加稳重,强化对细节的关注。



        二、榜样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追星的现象,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追星”心理十分明显,而其实,对于偶像的崇拜并不只是现实社会中的产物,一直以来人们总将偶像的每一动作或者某一语言,当成自己奋斗的目标与方向,这便是榜样的力量,只不过这一词语被“追星”二字所代替了,其本质上二者的意思的是相似的,就是一个人的精神行为带动另一个人的精神行为。这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当中的人物,或者学生身边的人物,构建一个“榜样”体系,运用榜样的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例如,通过评选进步标兵以及学习标兵,或者评选出最佳学习合作小组等,使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教师可展示优秀学生的作业、作文以及学习笔记等,为差生树立“物化”的学习榜样,以便于在优生的带动下,差生能够夯实学习基础,缩小与优生之间的距离。
        三、团队式激励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其身心以及心智发展尚未健全,对于事物的认知处于薄弱状态,而且学生是个喜欢“聚堆”的群体,在学习以及游戏中,总是喜欢与其他学生一起完成完成,在此基础上,更喜欢与他人在团体中进行比较,如“谁比我更聪明”“谁比我跳的更远”等等,而团队是生活的重要形态之一,学生也需要借助团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在对其进行激励时,应站在团队的角度上去操作,这样便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起传统的个体激励而言,团体的评价更能增添学生的驱动力,使其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歌唱比赛、字谜比赛、主持比赛、默写比赛等,在评价时,可以学生小组或者整个班级为单位,避免强调个人的作用。通过团队激励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对其个人竞争而言,学生不易产生“放弃”的心理,为了获得集体荣誉,学生总会不留余力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的运用激励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唤醒其参与意识,以便积极的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应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改革创新,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遵循生本教学理念,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再者教师应注重激励教学的使用原则,确保具有正确的激励观,激励的多样性,以及激励的公平性,以保持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义陈英.浅谈激励教育模式应用小学语文教育[J].考试周刊,2017(24).
[2]张贺.浅析激励教育方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