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山西省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032100
集体备课的特定内涵是指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这要求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的全面提升。
从毕业走上三尺讲台,时刻不忘要做一名好老师,上好每一节课,期望自己的课堂,风采飘逸,喝彩满堂,期望年轻的自己,在哪里存在,就在那里绽放。于是苦苦追寻,不懈追求,总想找到一条及便捷又高效的路,当学校开始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的时候,恍然明白,哪里来的什么捷径,教育本来就是动态的,踏踏实实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研究自己便是最便捷的路。但是,当自己“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大家“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见会让自己的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春”;当自己“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大家“无心插柳”的一句话会让自己的课堂“柳成荫”;当自己明白“一枝独秀不是春时”,“众人拾柴”的齐心协力更会让整个学科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状态。
高二刚分了班的时候,学生的学校均分基本爱86、7左右,但在高三第一次模拟之后语文均分达到了及格线,第二次优生均分与文水中学仅差2点多分,高考成绩我没办法统计,但是从我的学生反馈回来的成绩来看,我们定下的优生均分达到105应该是差不多的。我知道的48班有一个孩子考到了125分的高分,还有很多同学都在110分以上。成绩的取得更让我们坚定了团结的力量,但是也更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一、制定计划,让每一步都有章可循
我们备课的第一步跟大家一样,就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课堂也是,想要课堂的高效,课前的详细计划必须做好。我们按照早读、课堂、小练、晚自习、周练这五个时间段进行计划安排,也就是尽量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尽量做到每个环节都有老师的参与和监督。每个计划提前一周或者半个月制定完成,每周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如早读的计划中,早读35分钟,共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在早读的最后五分钟进行“晨检”。在每个环节的计划上,最好做到环环相扣,不脱节,早读,晚自习为课堂服务,课堂内容为本周晨检、周检做依据。(如,在复习中,若这周复习小说的知识,那么早读的重点就是小说的答题模板,晨检、周检的内容都是有关小说的)。
前期的计划制定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但是只要计划制定出来之后,我们只需要照计划完成就行,将计划交于学生,贴在教室里,学生也明白老师每节课的重点在哪,也能够提前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在制定各种计划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请教学科组里高考备考经验丰富的老师,如在讲《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这篇文章篇幅很长,文言词汇较晦涩但其中又出现了很多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汇,所以虽然是选读课文,但我们还是准备详细讲解,在处理这篇文章的的时候分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各自完成对于文言知识的梳理,然后利用教研时间共同解决自主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然后再由柴老师给大家梳理一遍文章中的重点知识点,第三步便是听课,我们商量好时间,先听柴老师讲课,听课结束后对备好的知识点和课件进行修改,第四步便是自己上课,第五步是课后反思和交流,针对于自己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教研,最后将本课知识进行完善。
在高三知识点的备考复习中,如我们在复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面对浩繁的复习资料和练习习题,有时候让学生做了之后才发现过于简单或者是过于难,或者是里面出现的考点就不是高考考试中常出现的,于是,我们商量的开始换题训练。最终选定了以高考真题为主,改编题为辅,模拟题次之。于是在一轮复习全面复习过后,二轮复习重点突击高考真题重点高频词汇。于是,我们分配任务,一人负责几小段,各自独立备课,将备好的课发在群里,然后补充各自的知识点,利用教研时间再将里面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将不常见的知识淘汰,最终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然后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教研问题的明确性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每次教研活动的有效和高效。
疫情期间的网课更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在收到正式通知后,我们高三语文组全体教师立即展开“线上教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周密思考和热烈讨论,我们初步制定了这段特殊时间内的线上教学计划。
首先,我们面对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鉴于寒假的短暂,大部分学生没有把教材、复习用参考书和背诵手册带回家。这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利用网络资源呢,还是设法沿用已有资料呢?
钉钉软件的直播模式共有三种,其中屏幕分享模式课容量大、信号稳定、视频清晰,并且支持电脑和手机同时在线,方便老师手中拿着“电子教案”,眼中看着“电子黑板”,准确把控课堂时间,非常适合同学们二轮复习的情况。但屏幕分享模式需要优质的课件,网上虽然有许多资源可以下载,只要加以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可是我们大量搜索之后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课件制作粗糙、不够系统,最重要的是普遍过时。近年来,语文试卷的“时效性”越来越强,而我们在之前教学中一直使用的参考书,知识点细致全面,习题贴近高考,解析清晰到位,是一本非常科学、合理、“时兴”的复习用书。短暂的犹豫之后,我们就决定不惜增大自己的工作量,将书上的内容做成课件,继续使用。
紧接着,我们又面对着另一个非常必要的问题:二轮复习伊始,最先复习哪个版块呢?
鉴于空中课堂的特点,阅读版块均需要同学们在线阅读大段文字,并花费大段时间书写答案,线上模式效率太低。最终,我们决定最先复习题干短、答案短、题目形式多样,容易切割成微专题的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如果复习完毕后疫情还未结束,就采用微写作讲练模式,继续训练写作版块。
二、注重落实,让课堂检测更有实效
有计划还得有落实,在落实每一个环节的计划时,我们一定要对课堂进行各种预设。比如在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时候,复习资料上关于小说的知识点很清晰,也很简洁,我们几个就商量好上课内容,将重点、难点知识提前总结、备课,回归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就留时间进行背诵,然后教师在教室中随时检查。
针对早读,有晨检,针对课堂内容,有周检,周检的内容也是本周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题,也就等于每周基本上都有错题再现。再加上年级组的周练、小练等,将知识进行有效巩固。
疫情期间,打足提前量,细化学习要求,让借口无处容身。每周的休息日,我们都会编辑好一周的早读内容,并细化安排到五分钟、十分钟的背诵内容,并在最后的十分钟内设置好随堂检测题,检测背诵效果。每到早读时间,我们都会提前进入直播,设置限时签到,再发一次当日早读内容,并随时督促背诵。
每结束一个微专题,我们都会把课件和相关资料全部发给学生;而每天的课后作业,我都利用家校本布置,图文并茂详明要求,并随时关注提交情况,在微信群和钉钉群内提醒还未交作业的同学们抓紧时间,甚至个别私聊沟通。当我们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无懈可击,学生们的借口和懒惰也渐渐无处藏身,最终消失不见。
“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我们是同道中人,更是一路上的同行之人,我们只有敢于从内部打破,才能焕发教学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