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案例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张家敏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国展开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
        张家敏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明珠工业园区明珠小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国展开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渗透教育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教育中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而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师生的“教”与 “学”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本案例将以研讨小学语文课例为主,就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专题展开了一次行动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 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变革; 行动研究
        一.现状与分析
语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每位语文教师要努力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互联网+”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促进抽象知识转变为直观性知识,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积累素材,提升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及语文素养。
        我校地处的工业园区成为了外来务工者的聚集地,短短几年间,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就占了全校学生人数的60%左右,这些孩子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或家长意识的因素,孩子的信息面狭窄。学生家庭的流动性大,知识不连贯,基础知识较弱。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滞后,长期脱离父母的教育,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形成,所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与思考
        通过制定研究的计划,学习理论并运用有关的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组织开展语文教师观摩课,进行集体的备课、研讨、上课、磨课、评课并记录反思。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进行登记,质量成绩进行跟踪分析,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次研究主要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例《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主体,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的研讨分析,让教师能在实实在在的研讨过程中,领悟在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 “教”已经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是给学生讲课文内容,而是努力帮助学生适应 “互联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普类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蟋蟀红头在一次玩耍中被牛吃进肚子里,它的好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最终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成功脱险,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咱、偷”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流利朗读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按照这次行动研究的要求,我们用两种思路进行教学,一种是传统的讲读课文,另一种是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阅读。
        首先是传统教学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学思路如下:
        1.创设情境:学生谈谈对旅行的看法。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2.检查学生预习: ( 1) 生字词  ( 2) 学生朗读 (3) 生字书写
        3. 理解课文内容 :
        ( 1) 快速读文,运用要素串联法(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借助提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 2) 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读一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感受心情及深刻友谊。
         ( 3) 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4.表达与交流: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想说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5.完成课堂作业
6.布置课外阅读
        整节课的教学不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平台,以教师讲为主,停留在传统讲读课文的层面,注重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重点落在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时间较短,意识比较淡薄。
        对比:“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方式
1.导入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探究,检查预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平台检测学生对生字、词语学习的掌握,注意加强对多音字、形近字、易读错字等的强化记忆;重点生字展示范写微课,了解生字框架结构及演变过程,加强记忆。
 3. 探究展示:
(1)找出相关的语句,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和牛吃食的特点,学习准确地表达。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牛肚子的构造及牛进食的方式。
(2)画出青头和红头的对话,多媒体出示,小组交流分享,体会人物对话的心情。
(3)录音范读或者配乐朗读,读出青头的坚定、从容、自信;红头的慌张、害怕、绝望。
(4)交流汇报:体会红头和青头之间的深刻友谊,联想有关友谊的诗句或者词语,多媒体出示。
4.总结升华: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及推荐课外阅读。借助多媒体推荐相关的科普类童话进行阅读。
        整节课教师借助多媒体互联网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课前利用互联网查找牛进食的方式,更好地了解了青头解救红头的惊险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对话的心情,体会友谊。
        效果与讨论:同一位教师教授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借助课堂的师生表现,作了以下分析对比:传统的语文课堂,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只是机械地记住知识;借助互联网资源的语文学习课堂,课堂学习方式多样,学习气氛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学生与互联网对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反思与总结:
        总结: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1]。基于“互联网+”的语文课堂,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在课堂学习中也有了良好的互动,同时为评价学生多方面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促使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提高综合素养。
        反思:
        1.优化课前预习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课前预习拘于形式,学生的参与率较低,预习效果不够理想。下一阶段,将优化课前预习的方式,先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指引学生正确运用好互联网资源并认真思考,如:课前查找收集学习资料、了解更多的学习平台获取有用的素材、课内外的延伸知识等。
        2.深入整合利用资源,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互联网,学会整合各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坚持以读激发兴趣,以读开阔视野,以读深入感悟,以读促进表达。
        3.传授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应注意改变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一问一答发展为多种形式并存,要提倡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互教互学、互查互纠。让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的、相互帮助的关系:确定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成为其他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基础;建立相互制约的奖励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才能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2019 年第4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