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思考提高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徐信霞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趋势。
        徐信霞
        五莲县文华双语学校    山东省日照市  2623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在信息共享的时代,教育资源以及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灵活运用、整合资源强的特征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研究。微课富有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内部动机,以此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微课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思考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思考提高
引言
        微课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将微课和科学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科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微课的概念以及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微课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图片、短视频等动态化的片子播放给学生,将信息化和科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较多的教学资源来整合一些吸引学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样便减轻了一部分教师的压力,让教师可以更好地管控学生。教师也可以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想要去探索科学的信心。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微课的最大作用,只是将其作为调节课堂气氛、梳理知识脉络的教学工具,由此,微课的教学价值则不能得到最大展现。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差异,但是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视两者的有效结合,会将微课完全独立于传统教学之外,这便完全忽略了课堂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不少小学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微课存在着--定的偏见,认为互联网会影响学生,使学生沉迷于网络,进而不愿意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只愿墨守成规,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教学。此外,微课资源十分丰富,各种信息良莠不齐,要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选取适合自己的、设计精湛的课程需要定的鉴别能力,所以这对于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十分具有考验性的。很多学生受年龄和认知程度的影响,无法抵制网络的诱惑,可能会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亦或是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生在使用微课时,教师和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和引导。要注重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开展微课教学。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微课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思考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一)利用微课及时补充,让学生深刻记忆
        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同时,科学也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科学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可以提高科学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充分利用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由于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学习经验都不够完善,面对这种情况,微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课件,对课堂上所教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可以加深记忆,便于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科学的人文精神时,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科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学生的生活常识以及社会经验不够完善,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有关人文精神的图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理解人文精神的含义。

教师也可以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出一些测试题,采用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上测试学生,把小学生带进问题情景之中,让学生积极地去解答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得更深。
        (二)适用于使用工具操作实验的微课开发与应用案例
        小学科学内容标准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技术四大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技术领域的学习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对这一领域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些基础的科学规律。针对技术领域的学习,可以运用微课资源,利用视频软件这一载体,使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原理。例如,在学习测量仪器时,要学会利用一些测量仪器帮助人们对不同物体和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这种实验动手操作性较强。如何正确使用米尺、温度计、钟表、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微课对这些工具的外观和内在构造进行演示,将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录制,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比较,了解工具的使用原理,从而更深的理解其中阐述的基础科学知识。
        (三)适用于规范操作类实验的微课开发及应用案例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利用实验来进行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而科学这门课程出发点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往往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导入实验课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由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由于实验过程通常都是不可逆的,这时如果学生在课堂没有注意听讲,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就不能正确的按照教师讲解的规范步骤进行实验,从而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利用微课,可以将教师的讲解过程反复播放,在重点的实验环节,教师可以进行详细讲解,放慢播放速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规范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四)探究实验的实验及记录方法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上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每一次的    探究活动前,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和记录的方法比较陌生。教师一般会在探究活动前细致讲解实验、记录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有些实验材料比较复杂,或者对实验步骤有很严格的要求,小学生往往不能记住所有的要求。即便教师讲解得很细致,学生仍有可能无法将指导落实到操作上。教师如能将实验、记录的方法制作成微课,把这些要求以视频配上文字的方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将更易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探究实验。
        (五)碎片化、偏记忆类型的知识
        科学课程中有部分内容偏重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客观存在但却不适合通过探究活动获得。如生命科学部分中的人体的骨骼和肌肉,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的地球的内部构和地球表面的圈层等内容。这些知识琐碎繁杂,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最后的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如能将这部分内容微课的形式呈现,集趣味性、不可见的过程于一体,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产物,微课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引发了新形势下科学教学的全新思考。以微课视频作为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建立更加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微课教学对科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国强.小学科学的微课教学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19(27):140-141.
[2]顾玲晖.让微课之风吹进小学科学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82.
[3]张婷.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019(05):115.
[4]王爱霞.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育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13):16.
[5]徐超.妙借微课东风打造高效小学英语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9(0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