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
上虞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以及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改革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教学发展,而翻转课堂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从翻转课堂的含义入手,结合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探究构建翻转课堂的路径和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 课堂教学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重点在翻转两个字上,它是对传统教学的“先教后学习”的一种翻转,是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也可以称之它为:颠倒课堂或者反转课堂。翻转课堂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得不同之处在于:课前,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平台、视频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自主预习,做好相关的笔记,完成平台提供的预习作业,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点,以供课堂上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探讨。课上,对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共同的问题进行师生间的探讨,直击学习薄弱点。课后,教师在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及课前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可以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翻转课堂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构建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1、透视微视频 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
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就是对微视频的运用,通过课前的精心设计,使视频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具有时政性、真实性,让学生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因此,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满足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渴望,同时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政治认同与他们的关系。视频的内容还要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为背景,用 最新的时政信息为素材,以真实情景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以问题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翻转课堂的另一个特点就在于整个课堂是以问题为导向,课前,布置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微视频和查询资料,通过问题能够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进行预习,使得预习的效果事倍功半。课中,通过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碰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共同解决,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课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再对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和方法,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解决,从而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3、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翻转课题得以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合作探究,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脉络,但在理解度和运用上还是存在疑惑和薄弱点的,教师通过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问题所在,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翻转课堂上,依托合作探究建立互帮互助的生生关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公共参与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公共参与是公共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 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探究谈论,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会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核心素养指向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 使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不会是一个冷漠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素质的合格公民,这也是高中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三、构建翻转课堂的现实意义
翻转课堂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传统课堂的辩证否定,为教育变革找到新出路,同时展现出该教学模式的亮点和优势,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1、翻转师生角色 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在传统课堂中,一般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学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通常也只能靠课后作业的完成来进行把握,这样容易忽略一部分学生的真实情况。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是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领者和推动者。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课前,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视频和相关数据图表等形式,进行相关任务的布置,启发和引领学生,学生则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相关知识点,同时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标记。在课上教师充当着推动者,通过课前任务反馈、学生谈话,小组探究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现学生的主体化转变,有利于实现师生民主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新教学流程 实现知识内化
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常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对知识的运用则主要通过课后作业来实现,这种课后学生的自主完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则是将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内化进行翻转,将知识的传递过程放在课前,知识的内化则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探究来完成。翻转课堂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创新。这种教学流程的创新,能够很好的做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的外化,实现内外合一,最终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同时产生质的飞跃。
3、运用信息技术 拓展课程资源
传统的课堂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运用的手段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浅显。翻转课堂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信息技术的途径使得课程资源日益丰富。课前,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查询网上最新的一些信息资料进行充实。课后及时完成网络作业,教师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个性化指导再巩固。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心得,丰富课程资源。翻转课堂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钟秉林.“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 ? [J].中国教育学刊,2016(3).
[2]徐凌.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8.
[3]康晓晴.翻转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面临困境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