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黄小荣
[导读]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下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黄小荣
        于都县葛坳乡中心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2326
        摘要: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下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较多,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很薄弱,因此必须积极利用我国教育领域现已积累的经验,在农村小学开展因地制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实验,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其所想和所需,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本文将以农村小学为立足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一、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厌学、偷窃、说谎、作弊、耐挫力差和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直接对其学习、生活产生了影响。此外,农村还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缺位、缺乏关怀,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对而言也更加严重,不容忽视。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性格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农村孩子大多处于“被放养”的状态,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的管教而存在性格散漫、随心所欲或偏激的问题。留守儿童则由于在幼小年纪离开父母而导致他们遇到问题时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孩子们变得胆小、自卑,不愿与他人交流,性格变得内向、孤僻,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闭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在成长过程中,农村小学的儿童们由于被祖父母抚养长大或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导致亲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都会导致孩子缺乏亲情感,进而也更加容易与同学们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学生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冷漠疏离或由于被过度溺爱而产生叛逆情绪、与同学之间频频产生矛盾,都会给农村小学的学生带来人际交往上的压力,由于不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就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情绪,进而产生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3、缺乏信心。小学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皆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但由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重视、家庭中与父母沟通不畅,都导致农村小学的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缺乏自信,不能够全面地处理自己的事务,进而容易产生悲观、负面的情绪。这些悲观情绪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可以说缺乏自信是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4、缺乏良好的性格品质。健康优秀的性格品质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但当前许多农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大多都是由于其缺乏良好的性格品质引起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进而缺乏坚强的意志,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类问题,甚至产生性格缺陷,出现极端性格等问题。

二、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注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现代化教育高度重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现在的教育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上下级”关系,而是鼓励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把握学生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渴望。因此,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例如在面对成绩落后的学生时要耐心、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以确保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面对父母外出打工、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他大胆发言、表达自我,让学生学会理性、辩证的看待事物。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改进和创新教育模式,在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构建课堂心理环境
        构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情感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将所授学科与心理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地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自由而充分的课堂内容表达,例如可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呈现等形式帮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胆量,以此实现学生从个体走向群体的有效互动式学习,构建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提升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育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各类现象与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理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当下,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不仅要求学校重视学科教学工作,还要切实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农村学校,首先应聘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长,并建立起心理辅导室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结合本校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量化考核方案。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能进行正确的应对和引导。
(四)利用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可通过多种手段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运用新媒体技术改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此外农村还可以组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校本教材,教材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学生的普遍特点来进行编写,凸显教材的地域化、校本化和个性化。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课程,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教育活动、校园心理文化节、心理社团活动等吸引学生参与,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加学生适应能力。
        
三、结语
    学校不止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还应当把培育会生活的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这其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农村学校更要坚定不移的秉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理念,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有着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丽英.信息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策略[J].学周刊,2020(29):163-164.
[2]李辉.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90.
[3]纪桂武.农村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8):94-95.
[4]莫美福.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5]赵松柏.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7):163-164.
[6]吴斌,诸楚华.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S1):18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