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问题及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马立婷 齐慧贤
[导读]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马立婷 齐慧贤
        石家庄市南马路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生开蒙之前,都是接受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即便入学之后,学生也有60%的时间在家里,时时刻刻都有父母的陪伴,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不好的言谈举止被孩子模仿而“教坏孩子”,据调查,目前我国家庭教育言行主要有指示型言语、反问行言语、建议性言语。笔者认为,父母作为学生的家长,要对自我言行有严格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都有可能被孩子学到,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榜样,讲究生活作风,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言行问题和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父母言行;教育对策?
        
        一、前言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与父母言行密不可分,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在孩子牙牙学语时期,最早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父母好的行为会起到积极作用,不好的行为会起到消极作用。如今,社会调查显示,家庭教育状况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积极型、一类为消极型、一类为放任自流型,笔者主要从积极型和消极型展开,分析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的问题及对策。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问题?
(1)存在较多的指示性言语?
很多家长具有一种封建思想,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并没有充分照顾孩子的感受,他们认为孩子是需要家长教育的,因此热衷于使用指示性语句,如“你赶快去写作业”或者“你今天就得如何如何”等,与孩子的交流总是颐指气使,很好有商量的语气。这在大部分中国家庭很常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也应该对自己的指示言听计从,但是他们忘记了孩子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一味地指示并不能真正的让孩子服从,反而会生出逆反心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辨是非,懂得道理,那么我们通过指示性言语究竟让孩子明白道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过于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没有决断、过于盲从。
(2)存在语言模糊与不确定性?
孩子由于年龄小,不具备完整的认知体系,在家长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时候,要指向性明确,言简意赅,确保孩子听明白,而不是用模糊性的反问句或模能两可的句子,家长自己懂并不代表孩子懂,如果孩子在不懂的情况下接受了纠正或接受了惩罚,那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依旧会犯错,因为他根本不明白纠正的是什么,无法判断家长意图。因此家长的言语表达要简单明确,意图清晰,确保孩子能正确判断。?
(3)家长缺乏对孩子的鼓励言语?
很多家长并不善于夸奖,认为孩子做对了是理所应当,但是孩子做错了就会受到批评,久而久之,孩子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并且,很多语言在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这就是语言的暗示性。如果家长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某一方面很差劲,或者就真的按照家长的说法进行行动,比如家长对别人说我家孩子喜欢看电视,孩子自己也就认为自己喜欢看电视,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其实原本看电视并不是孩子一定要做的事情,但家长的话给了孩子一定的暗示作用。

?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策略?
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结构类型决定了家庭职能与家庭环境的差距,也严重影响着家庭观念的发展与变化,由于家庭结构不同,家庭成员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成员的组成也影响着儿童的身心成长,人口简单的家庭,孩子家庭生活单一,受除父母之外的人的影响较小,在人口复杂的家庭,则会受到更多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开展小学生教育工作也应当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言行举止引导作用,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1)树立正确的言语观与教育观?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接受能力强,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只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才能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如果不及时修剪,任由横枝斜杈出现,孩子的人生观就不容易进行正向的引导,因此,家长要及时纠正自己不文明的言行,并时刻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否出现错误。除此之外,有些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行为会伤害亲子感情,让学生对父母产生疏离感,有心里话也不对父母说,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沉默寡言、性格木讷的人,沟通不畅的问题只会越来越深。因此,正确的言语关与教育观念十分重要。
(2)家长讲求语言艺术?
据大数据显示,在和睦家庭长大的孩子情绪稳定,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自信心充足,幸福度高,因为他生活在父母精心营造的幸福氛围中,交流民主、和睦温馨,孩子的归属感强烈并且认同父母,同时也保留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话语权,在家庭中能与父母平等沟通。但在父母不睦的家庭中,孩子的存在感就很弱,性格往往也是自卑多与自信。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要注意沟通技巧,既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又能让孩子明白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孩子的视角,朋友的角色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想办法,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命令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需要用心经营一种平等的家庭氛围,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感受到被尊重,进而为自信心的建立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重视语言艺术,选择恰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教育孩子,而不是随时随地地“教训”。?
(3)給孩子讲鼓励性话语?
家长要适当鼓励孩子,不论是在私密场合还是公开场合,都要学会表扬,肯定孩子对的做法。语言可以成为伤人利器,有时候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家长切忌信口开河,认为孩子小听不懂,相反,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对父母察言观色了,因此父母必须时刻照顾孩子的感受,重视孩子身心发展。否定性话语会打击孩子自信心,而且会起到消极性的暗示作用,比如家长说我的孩子非常淘气,一点都不听话,或者说孩子根本不是学习的料等,这些批评性话语会给孩子心理暗示,而导致孩子自己也这么认为。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重保护孩子自尊心,在外人面前帮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不在公开场合议论孩子短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是人才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校重视知识的培杨,而家庭教育更重视人格的培养,只有父母人品端正,言谈举止文明,并且在教育孩子上懂得技巧,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教育无小事,家庭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最初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小到一句话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言语教育的作用一定要注意方法,照顾孩子情绪,少用指示性、命令性词语,多商量,多沟通,将孩子当做平等的人对待,进而构建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家庭的幸福度。这样,才能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任晶莹.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育对策[J].黑河教育,2018(2)?
[2]黄全喜.分析新时期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教育的实施对策[J].亚太教育,2018(2):22-23?
[3]周国韬等.编著.现代教育理论研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7):364-368?
[4]魏书生著.小学生家庭教育父母言行问题浅谈[M].漓江出版社,2018(6):2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