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西电附小悦美分校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摘要
语文学科“工具性”这一特点,要求语文老师要绝对重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本文从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和巧妙利用课后时间两方面介绍了几种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做法。旨在通过日积月累的指导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用 完整 连贯 具体 阅读 储备
一、教育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语文的学科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性,指的就是语文在叙述表达,沟通交流方面的媒介作用,即我们经常说的“语用”。新课标中将“语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就是对语文“交际工具”这一特点的彰显强调。
二、存在问题:
这两年我带的是一、二年级语文,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充分意识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据我的观察,低年级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心中有想法,表达不完整不具体。一年级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举手踊跃、争抢发言,可获得发言机会站起来回答时,却磕磕巴巴,语无伦次。很多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完整说不具体。
(二)课外没有主动阅读积累的好习惯,极大限度限制了知识量的储备和扩展。一年级学生评价别人,无论是“孝顺”也好,“拾金不昧”也罢,统统用一个“好”字代替。词汇量非常匮乏。
三、提高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做法
以下,我就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粗陋看法。
(一)抓住课堂的有限时间
1、引导学生将一句话说完整。
一年级小学生“说”母语已没有问题,说话训练一开始就可以以说一句“完整”的话为基本标准,从看图说话开始起步练习。仔细观察一年级的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课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如果利用得好,会给老师的课堂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话是要一句一句说的。小学一年级孩子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说话往往没头没尾,意思表达不清,因而在说话表达过程中,必须首先帮助他们建立句子的概念。我是分两步来完成的。才开始时,老师“扶”。在教学拼音”0”,老师问学生: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公鸡张嘴喔喔叫”这样完整的句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能说出“小峰是个孝顺的孩子”“兰兰帮助家人做了很多事情。”“下雨前,天空中的云是黑色的”等句子了,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让“句子”的概念在孩子心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然后老师进行简单的句式总结。小学阶段,最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种,如:
A ——人/物 在哪儿 干什么
B ——人/物 怎么样了
C ——人/物 是 什么(样)
总结句式以后,教师就要减少引导,由“扶”变为“不扶”,让孩子在同伴之间的启发交流评价中,进一步强化“句子”的概念。
2、引导孩子将一段话说具体说连贯。
孩子简单的一句话能说正确完整了,接下来就要训练孩子说连贯具体的一段话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话。一二年级写话仍以看图写话为主。孩子太小,才开始学写话,往往三言两语说不具体,图上怎么画,他就怎么说,没有想象引申,语句枯燥无味。如:我们在进行写话练习时,有一幅图画着几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写话题目就是“有趣的游戏”结果有的孩子只写了一句话“下课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老鹰抓小鸡,真有趣!” 我从心里认可他句子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但从“具体”的角度来说,却差的太远。找到病因就可以对症下药,画面不活,因为孩子没有身临其境。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这些孩子就是你的朋友,下课你们玩游戏,你连你的朋友的名字都不知道吗?于是,孩子们知道了要给图片中的人物起名字。接下来,我是这样引导的:听完了你的话,老师心里还是不明白你们是怎么做这个游戏的呀?一篇好的写话就是要让大家看到你的写话,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写话中的场景,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是怎么一步一步做的!于是,孩子们意识到写话应当以“怎么做“为重点内容。思路打开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你当过老鹰吗?老鹰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鸡妈妈的任务是干什么?小鸡怎样去躲?这样互相提示,互相补充,说出来的自然比第一次精彩很多。
单幅图孩子掌握了方法,几幅图铺排开的故事,教师只要引导孩子找出重点所在,表达清楚中间几幅图的“怎么做”,就能做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了。
3、日常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语言表达训练不应以指导说好写好一段话为目的,不应只在写话课上,更该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强调他们的用法,不断引导孩子将话说连贯简洁。如: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我提问题:参加比尾巴大赛的都有哪些动物?学生回答: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这时,老师先引导孩子将话说完整,问题是怎么问的,我们就要怎么答。同一类事物连续出现两个,三个甚至更多时,要在最后一个事物前用上“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最终说出:“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动物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这样完整连贯的句子。
4、引导学生明白说话正确完整的重要性。
除了方法上的指导,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说话正确完整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通过提问“鲤鱼阿姨和乌龟都告诉了小蝌蚪线索,为什么它按照鲤鱼阿姨说的线索没有找到,却在乌龟的提示下找到了妈妈?”,帮助学生理解是因为鲤鱼说“四条腿,宽嘴巴”描述得不完整;而乌龟在这两点的基础又补充了了两个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才将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表述全面、完整,小蝌蚪才能找到妈妈。从这个事例中,学生认识到说话完整全面的重要性。
(二)善于利用课后时间
1.注意养成学生随时整理、随时积累的好习惯,扩大词汇量。随着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名言警句,特殊形式的词语,描写特定内容的词语等等都有涉猎,我要求学生随时将繁杂的知识进行梳理、识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分门别类的记忆宝库。每隔一段时间,我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日积月累”贡献出来,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积累所得,选出“词语大王”“成语大王”,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评比活动中,也能识记更多的词汇。我相信,只要孩子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他的记忆宝库会不断充盈,越来越富足。
2、重视课外阅读。我们班一直在持续开展“阅读之星”活动,鼓励孩子每天进行睡前阅读半小时。每个孩子都有一本“阅读存折”,阅读一次,登记一笔。阅读“财富”积累到一定的量,就可以换一张“阅读之星”的表扬信。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孩子不知不觉积累了词汇,感受到了语句的优美,体验语感继而慢慢形成自己的语感。孩子们读得多了,想说的,能说的自然也就多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如今,我们班从开始到现在持续五期的“阅读之星”活动累计已有二十几名孩子获得班级表扬信,其中部分孩子在词汇,理解,表达等方面明显有了进步,这激励我将这项活动继续推行下去。
四、总结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孩子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表达和沟通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用“语言”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爱上表达》崔丽然
《教师博览.科研版》 黄玉琴
《小学时代.教育》 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