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丽
沙河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从德育教育入手,利用班级管理工作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班级任务,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析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但可塑性较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园活动为补充内容,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个体接触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端正尊重科学的态度并不断培养创新实践的思维。从个人层面来说,青少年时期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符合学生未来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德育工作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从社会及国家层面来说,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初步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国家与人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志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努力奋斗。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德育创新的一种尝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来提升德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为实现外驱德育向内驱德育的转型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未来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打好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过现在很多学校对于核心素养培育并不重视,对于教育部门下达的命令并未认真执行和落实,加上教育部门执行力度不佳,监督检查不到位,从而使得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流于表面形式上,并未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执行。小学德育教学中主体不够明确,学校对其教学形式重视程度不足,并未定期为学生开展德育,是核心素养下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有国才有家,国家与每个公民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一个家庭想要安居乐业、一个民族想要繁荣发展,都离不开背后强大昌盛的国家作支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无论面对自然灾害,还是帝国列强的侵略,我们的中华民族都展示出强大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一起用血和肉去捍卫我们的国家领土,去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支撑下,我们的国家才得以生存,在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力量的推动下,我们的国家才得以迅速发展,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由此可见,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是推动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光辉历史,了解中国百年惨遭荼炭的屈辱历史,去瞻仰那些为了人类解放而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的英勇壮举,帮助学生重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组织特色活动,搭建德育平台
学校领导要意识到德育的价值,定期开展户外互动,为学生组织春游、研学等相关户外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学校要邀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为其组织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更好地互动,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和座谈会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彼此更多交流机会,针对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烦心事进行沟通。很多学生会在整个过程中放飞自我,和教师与其他学生更好地互动。不过新时期下学校并未给予学生充足个人空间,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和精神始终处在紧张状态中,也从未定期开展过德育实践互动,导致学生不愿将心里话讲述他人,游戏并未全身心融入游戏其中、身心得以放松。此种情况下,需要学校结合学生干具体情况开展特色活动,为学生构建德育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
(三)关爱学生,引导他们融入集体
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小学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关爱学生,关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疑问,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在班主任爱的教育下,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的学习较差,但他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这名学生比较内向,不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通过耐心的沟通交流,让他参与了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这名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体育特长,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通过爱的引导,这名学生变得开朗起来,能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他顺利融入到集体中,体会班级的温暖,激发他进行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动力,促进道德素质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依然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牢记核心素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内容设计学科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学科教学中,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一样无法脱离现实而单独存在,只有以生活为基础才能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情。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德育内容生活化,真正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实际需求出发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重视专门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结合学校特色和教学理念来构建体系科学、主题鲜明的德育课程,将本校德育课程开发与国家精品课程等内容向关联,真正站在课程高度来设计并优化德育内容。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开展道德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力保障,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教师要通过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以史为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罗书彦.浅淡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教学[J].才智,2019(30):82.
[2]吴化学.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德育对策[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20-421.
[3]刘伯伟.“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实施路径探索[J].学苑教育,2019(17):18.
[4]孙丽辉.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科普童话,2019(34):185.
[5]杜江芝.浅析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