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花 卞晓娴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中心学校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243100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一个根本性变化。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小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如何提高小学生创新的培养,也成为现今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命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引言
小学生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该阶段,重点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个人的发展乃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有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上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距离。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基础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应利用小学教育激发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一、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今,我国大范围推崇素质教育,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根植于小学生和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它要求教育者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结合当前小学教育形势,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因材施教,不断进行创新性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材施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教学,其要求小学教师有科学的眼光,能做到创新性地设计教材和教学计划,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塑造每一个学生,并采取创新性的方法引领学生思考,学会求异求变。总之,小学教学的创新是新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创设疑问,激起探究欲望
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让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与好奇心,只有激起学生好奇心后学生才会主动探究、寻找问题答案。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教师应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提出各种教学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探究,这样教师教学也更显顺利。教师提出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要设计迎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欲望。比如说在进行拼音“a.o.e”的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三个单韵母后,首先可以询问学生“它们三个长得像什么?”有的学生会说“0”像鸡蛋,有的学生会说“e”像大白鹅、借助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并且为了寻求和别人不同的答案,小学生会尽可能发散思维,以便教师在不知不觉间成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这就是说,人在轻松自由的环境和感觉之下,自身的想象会很丰富,也会更容易地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为小学生创造愉快而放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要以师道尊严来威慑和恐吓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对那些与众不同和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应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形成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小学生激励,激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激励他们大胆参与谈论和说出新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创新往往伴随着实践。
学生在进行创新的同时,也会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当学生在面对不容易理解的题目时,如果无法知道如何解答,可以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创新思维,来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往往也会被激发。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毕竟创新需要在基础上进行,如果忽略基础,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很难被真正地激发出来。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使学生在启发下渐渐地发现规律进一步创新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不是自己闭门造车。
五、重视对创新主体的引导,提高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时,表现出来的探究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观念。创新意识也是创新活动的基石,在现今,创新意识被看作是一种创新精神,属于个体在追求事物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自我创新的一种。对于个体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在弘扬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的同时,要结合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目标,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单一型人才的转变;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突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也会激发创造力,完善自我实现创新。通过教育思想的转变,将创新教育的理念普及开来,使小学的整个教育环节都贯穿创新创业思想。
六、重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大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增强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活学活用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小学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小学生主体意识的持续增强,要针对小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式的提问;要组织小学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其提供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锻炼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学生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还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他人进行沟通,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对于个人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并培养小学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小学创新教育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认识小学,营造适宜氛围,建立相应环境。多方面启发小学,激发小学的创新思维,让小学自主实践探索,帮助小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活动形式,以促进小学的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车东风.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科技风,2019(34):37.
[2]黎四清.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42.
[3]王继祖.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64-365.
[4]郭会荣,齐秀萍.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C]..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1-43.
[5]陈怡.小学中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D].聊城大学,2019.
作者简介1.:赵玉花,女1982年3月7号,汉,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本科学历,小学二级,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师
作者简介2:卞晓娴 ,女,1986年6月1日,汉,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本科学历,小学二级,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