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李家伟
[导读] 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李家伟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第一中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1100)
        摘要: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所以,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地理教学,应用,对策
现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无论是地理必修部分,还是地理选修部分,处处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可见,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坏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及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现状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灵活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我身边的地理教学中,我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课前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很好的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很好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选择课程内容。如选修内容部分,先选修《环境保护》,还是先选修《旅游地理》,要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以本校所在地为例,经济发展一般,学生旅游机会较少,那么在高中地理选修部分,应该先修《环境保护》,再修《旅游地理》。
        ②没有很好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老师课堂中应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由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仍然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不如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果老师简单用图像模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不如让学生去主动演示地球公转现象,主动去讨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主动去归纳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没有很好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体现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不能高效地满足高考要求。当今高中学生仍以高考形式升学,进入大学深造。如何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体现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能够高效地满足高考要求是当下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一线老师的必备技能。实际上,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很多图片,视频等等信息,多侧重于信息的美感上和信息的时效性上,多用于教学的引言部分,确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互联网+”应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如地球运动部分知识,如何能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太阳光照射地球,地球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本身又在不停的自传,如果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动态的演示,既能很好的表现出地球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没有很好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解决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对地理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师更好的从事地理教学任务,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更好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如,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分析自然灾害成因,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城市人口分布图和城市交通分布图的叠加,得出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等。而当下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差,亟待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能力。
        4.在新时代背景下,没有很好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爱国情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授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还要培养学生的乡土地理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地理乡土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违背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的几点建议
        1.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事地理教学,要注意真确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①教学内容选择方面:高中地理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更新的速度比较慢,远不能满足高考的时效性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对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更加丰富,教学信息的引用要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准确获取多方面的地理信息。例如,轰动全国的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合肥岸上草原开发问题等等,以便于更好的从事地理教学。
        ②教学方式和方法选择方面:与传统地理教学相比,利用信息技术从事地理教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更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时效性的特点。如果教学方式和方法选择不当,课堂教学效果甚至还不如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课堂情境的导入、课堂地理知识的设问、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归纳总结等等,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很好使用息息相关。
        ③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方面:教室要熟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只有这样,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2.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应该做到四点: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激趣引题;第二,利用信息技术解疑引导,合作探究;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明理强化,实践探究;第四,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激励评价,深入探究。在此,就不做过多论述。
        3.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一般以理论知识为主,课本中列举的实例也有限。老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新的地理案例,这既是对课堂地理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课堂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归纳地理事物演变规律的方法。总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方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4.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爱国情怀。建议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多引用家乡的地理图片和视频来认知地理现象和归纳地理规律,这样的地理教学即接地气,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长丰草莓;建议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多引用体现当今国家进步的相关地理信息图片和视频,例如“天眼”,北斗导航等,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正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着,具备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地理教师,必将能更好的从事地理教学,从而培养出地理环境素养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强、乡土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浓厚的国家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朝奎邓丽霞张云珍,《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研究》
[2]安全忠,《教育--探究式教学方法》
[3]《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