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飞
涿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部 河北省 保定市 072750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的先行者,应不断更新现代语文教学的方法,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给当前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结构化训练教学思想应运而生。语文教师采取构建系统的整体性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结构化训练策略、创设开放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等结构化训练策略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掌握更多知识点,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结构化训练;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材单元多、篇目多、内容多、授课时间短,容易出现知识“碎片化”,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现象。结构化训练将“碎片化知识”引入“结构化练习”,有组织、有系统地编排教学材料、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语言材料和实践活动,获得语言规则,建构语言图式,内化认知策略,积淀言语经验,形成言语能力,同时思维、审美、文化思想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一、构建系统的整体性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知识归纳和理解能力
为了能够很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语文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四个方面则成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首先,教师应该遵循层层细化的原则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教师对总目标熟知后,再看年段教学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教学目标要有一个系统的整体性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四个方面贯穿于我们的教学,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的培养统筹兼顾。其次,以总目标为基础,将课时目标落实到各个教学活动中。例如:统编版二下《贝的故事》一文的学习。这是一节识字教学课,开课伊始,让学生看各种贝类的图片,既认识了“贝”的家族,又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贝,什么是贝类;接着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中认识要学的生字,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这些生字的家族;随后教师出示大量生活词宝宝,一为记住这些字,二为积累这些词,三为理解这些的字义,最后做摘苹果游戏、找朋友游戏,读儿歌游戏以巩固这些生字。一堂简单的识字课,经过这样安排,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激发兴趣效果显著、词语积累扎实有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创设开放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凸显开放性。语文的素养形成过程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断积累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此没有很深的理解,过去急切,往往想要的事情不能达到,甚至适得其反。而结构化教学可以体现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通过开设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积累语文知识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对开展结构化训练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小学生逐渐向“主题单元”整合方向靠拢,使得学生的内涵和素养不断提升。例如:统编版五上第四单元人文主题是:国家之殇。
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第一课是古诗三首,前两首《示儿》和《题临安邸》写在同一时代,那就是南宋。什么是国家之殇?是国家在危难的时候而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两首诗都指出了南宋灭忙的原因,而且还有必然的联系。统一中原是陆游一生的夙愿,而至死这个愿望也没实现,只能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得那么悲壮!而陆游的愿望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实现?《题临安邸》给出了答案:“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为此,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讲。首先,让学生查资料,了解北宋灭亡的原因,了解南宋官僚的纸醉金迷,了解陆游及林升的生平,为上课做好铺垫。上课后,教师首先出示南宋地域图,感知疆土的变化,结合查阅的资料感知陆游“悲”中的内涵,结合林升描述的场景进一步体会南宋灭亡的原因。学生在畅谈中感知,在诵读中体会,这种开放的、整体的、融合的、探究的课堂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积累更多的知识点,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大知识面,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运用恰当的结构化训练方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结构化课程提倡学生在自己已经知道的结构模块下,对不了解的东西进行透彻的思考,搭建一个新与旧的联络,从而能理解新知识,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结构化课堂教师必须把新的课程认知和理念作为指导,把教材作为根本途径,可以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第一、抓联系、抓结合,不搞孤立割裂的学习和训练。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更离不开文章内容(故事)的支撑。语言——故事、内容——语言,通过语言的训练使学生更生动形象地感悟了解内容,才能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进一步积极学习作者的语言。
第二、强调结构化训练的多样化、动态化,突出其发展的功能,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和人文性,需要一种统筹兼顾的学习结构,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需要在相互联系和结合中实现,语文能力的培养只有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综合训练。据此,我们提出“语文结构化训练”的主张: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以语文知识结构的学习为凭借,在学习中开展能力训练,从而形成并优化语文能力结构,提升语文素养。
把结构化训练作为语文学习的主渠道,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性质和学习规律所提出的客观要求。通过搭建结构化的发展平台,引导学生在各种语文学习结构中练语文,将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例如: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以“诗歌”为主题的单元为例,教师在让学生对这些诗歌进行阅读之后,对诗歌中表达的内涵进行领悟,然后在根据现代诗歌和古诗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理解,通过利用业余的时间收集关于诗歌的文章,对素材中使用的手法或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进行谈论后,给诗歌分类,编印诗歌集,最后开诗歌朗诵会。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结构化训练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一种特色化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将教材中的背景、内容和其他知识点有效整合到一起,采取有效的结构化训练的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提升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珊.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95.
[2]李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华夏教师,2020(21):76-77.
[3]王鑫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