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中心小学 614316
摘要:2019年9月,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全面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教育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前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力图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就教师应当如何依托统编教材的优势,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相比于旧版教材要更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学生人文修养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之处和特点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遵循着“守正出新”的原则进行了多处创新。首先,统编版语文教材要更加强化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这也直接体现在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多,古诗文的篇目有了明显的增加,而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内容也与语言文字训练进行了有机融合。其次,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结构体制更加灵活,采用的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也就是一条主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而另一条线路则是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几个基本要素分成了若干个知识点或者是能力训练项目。另一方面,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更加重视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安排以及呈现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观。此外,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也更加重视阅读写作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也独立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而写作教学的创新也体现在小练笔、大作文和习作单元的创新改革。最后,统编版教材还创新了两个阅读栏目,也就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打通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联系,形成了新的阅读体制。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发现,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都较为落后,这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无法有效领会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进而大大降低了统编版教材的素质教育优势。首先,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很难迅速有效地转变为素质教育理念。这也使得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教学上,因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这也直接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生只能在教师一味地知识灌输下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其本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在这样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得不到有效地提升,自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依托统编教材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就要充分明确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进而能够认识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转变自身的传统教育理念,依托统编版教材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此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时,就可以转变以往“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将“我变成了一棵树”写到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提问:“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件有趣的事,你们可以想象如果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将会怎样呢?你们如果变成了一棵树会想做什么呢?”之后就可以给予学生适当地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随后由学生依次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趣味课堂导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发掘教材审美元素,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有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语言建构和运用两个方面,这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托统编版教材,不断发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之美,促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体验、审美情趣以及审美鉴赏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文章中“另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横掠着”中的“横掠”一词。并要求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取代“横掠”。之后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这句话的前后语境进行赏析,让学生能够结合“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句话来理解作者选用“横掠”的目的。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横掠”不同于“横穿”一词的深意与意境。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感知到语言的意境之美,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建构素养,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大创新之处就体现在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这也意味着当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十分重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思维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传统节日》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以及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大多学生都会说出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有关于这些传统节日的历史来源和背景知识,应该会有大量的学生并不了解。随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和背景知识,其中可以穿插着历史背景和人物生平,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
4、拓展课外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虽然统编版教材加强了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但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仅仅依赖于有限地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语文综合素养的提示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积累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阅读衰退的时代,拓展课外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托统编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项目,如《和大人一起读》以及《快乐读书吧》,鼓励家长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和环境,还可以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遵循着立德树人和守正创新的原则,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成功教学经验都融合在了编写体系中。因此,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相比于旧版教材,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旨在实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务必领会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素质教育优势。从而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发掘统编教材的审美元素,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教学,切实优化课外阅读教学,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自信,全面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培金.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21(05):91-92.
[2]高媛.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的认知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53.
[3]区萍.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