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李微
[导读] 我国小学基础教育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
        李微
        身份证号:52240119880411**** 贵州省毕节市 551700
        摘要:我国小学基础教育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复习课,其不但能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还能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且以实际的教学要求为出发点,有效的梳理和整合相关内容,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充分利用进来,使学生自主的复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
        引言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和发展速度。复习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的整理和总结,使它变得有条理、有系统、构成知识框架。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基本课型,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升华。而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开拓学生的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做事情的条理性,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复习。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利用图片和文字配合将知识划分等级,以此来形成方便记忆的体系,人类的左脑和右脑分别具有不同的技能,虽然在思考问题时大脑是整体在运作的,但是左右脑也会呈现出领域的差别,左脑会偏向于严谨的逻辑,而右脑则是偏向于色彩等抽象事物的关注。所以思维导图就利用图片以及刺激视觉的色彩来连接关键知识点,为此大脑就会对此种连接做出记忆规律,以此达到长久的知识记忆,人们通过色彩和知识的结合能够更加容易的进行系统学习。数学是逻辑严谨的学科,其主要学习内容结合了图形、公式和数字等,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中可以很好的融合二者,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逻辑和抽象的结合能力,提高想象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2.1课前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通常把绘制思维导图初稿的阶段放到课前,可以提前一天将任务布置下去,明确任务目标、提出相关要求、按时限完成自主导图。学生的知识层次、思维模式、性格特点、艺术标准以及绘画的水平等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差异性。上课时请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导图,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绘制,把自己的想法和设置意图说出来。同学们相互比较,看谁做的最漂亮、谁的思维条例最清晰、谁对本章节知识掌握的最准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
        2.2激发复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来源和重要动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中,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学生掌握思考的方式方法,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使复习变得更有情趣和情境。一般复习课就是在重新构建和唤醒,也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整理,因此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更为细致与直观的再现,更好地提高复习质量。以“三角形”的复习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来激发复习的欲望,学会思考,优化整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构建完整的认知框架。可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能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热情,更好地梳理三角形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与三角形相关的科学分支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清晰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2.3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当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总结
        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教材的章节作为依据,进而进行相应的讲解,先引导学生对基础的知识进行掌握,再引导学生对复杂知识的学习。但是,就小学阶段而言,不论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是总结能力,均相对较弱,因此,在进行实际复习的过程中,仅通过自主复习的方式根本无法使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充分的培养,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将某一知识点作为实际的切入方向,进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举例来讲,教师在对“圆”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将电子课件利用进来,并且将“圆”这一关键词展示出来,与此同时,采取动态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圆形,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在看到圆时,会想到什么呢?”“同学们知道圆具体有哪些特点吗?”等,让学生进行回顾思考,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的方式,使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最后将圆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在思维导图中,不但有圆的定义和概念,还有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点,进而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圆的知识点。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以数学的实际应用作为主要的出发点,进而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对生活中与圆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圆形花坛的周长怎么求?”等等,要求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应用进来,进而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答。
        2.4可视化思维导图可促进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借助微课,学生能深度参与数学复习。在现代社会中,微课早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教学效率最高的信息技术教学途径之一。相较于研究起步较晚、应用不太广泛的思维导图而言,微课是一种学生十分熟悉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将微课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将思维导图可视化,便于学生学习运用,更能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教学作用。例如,在复习“分数”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放一张关于本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习惯于这种微课+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并且将思维导图慢慢渗透到小学生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养成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数学知识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思维导图的教学运用中来,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除了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解答数学问题,通过总结出的数学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到解题途径。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一直占据较大的分值,学生对于这种题型总是束手无策,教师可以用过培养学生建立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会这种题的解题思路。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只兔子买4根胡萝卜需要8元,那么它买相同价钱的10根胡萝卜需要多少钱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求10根胡萝卜的价钱首先就要求出一根胡萝卜的价钱,那么一根胡萝卜的价钱怎么求呢?题目中说道4根胡萝卜8元,那么一根就是2元,所以10根胡萝卜就是20元。解题思路就根据流程图的形式出来了,即便是很复杂的题目也能够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抽丝剥茧最后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关键词和箭头结合的方式进行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能唤醒学生记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知识形成体系。很多学生反映用此方法,知识的记忆得比较深刻,理解地比较透彻,也喜欢总结复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孟美玲.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银川某小学为例[D].宁夏:宁夏大学,2015.
        [3]郭艳霞.基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