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静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 712000
【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1.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其设计意图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最后让学生尝试诗歌创作。《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虽然很短,但语言精美,意象词意蕴丰富。本诗选自九年级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桥梁,从本诗出发到多首诗的“群文阅读”,延伸到整本书阅读,可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要求。
2.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过一些中外现代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教师要放手,侧重于学法指导,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3.新课标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赏读、写读去感受艾青诗作的情感美、艺术美和境界美。总结归纳读诗的方法。
2.读写结合,让学生将所领会的诗人情感和诗歌之美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3.学法迁移。由《我爱这土地》一首诗到多首诗的“群文阅读”,走向整本诗集的阅读。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赏读、写读去感受艾青诗作的情感美、艺术美和境界美。
2.总结归纳读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写结合,让学生将所领会的诗人情感和诗歌之美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课前用一个月时间分四周阅读完整本书
《艾青诗选》阅读规划表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诗人艾青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艾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艾青诗选》。
板块一:分享诗歌,感受美
(一)复习《我爱这土地》
师朗诵《我爱这土地》
学生思考: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抓意象:土地
(二)阅读诗选目录,整体感知,诗人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预设:太阳、黎明、光明、土地
(屏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等待太阳用温热的手指触到我们的眼皮
(三)选择你喜欢的诗歌,诵读分享,感受意象美
师:在诗人表现土地和光明的诗歌当中,你最喜欢的诗歌是哪一首呢?你能和同学们分享一首或者一节诗吗?
小结归纳读诗方法一:抓住典型的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情感。
师总结:土地和光明的意象表现了什么?
屏显:土地——凝聚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
象征着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
光明——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屏显:

小结归纳读诗方法二:抓住典型的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情感。
板块二:鉴赏评价,寻觅美
(一)比较阅读78年后的《光的赞歌》和40年代的《树》
总结归纳读诗的方法三: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诗人的情感。
(一)从评价看艾青诗的独特之处:
(屏显)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你的阅读,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 大意象 土地、光明
大形式 散文化的表现形式
大情怀 超越小我,关注家国命运,胸襟大
大作用 大影响
总结归纳读诗的方法四:借助于名家的评价,品鉴诗人的格局
板块三:诗句写作,荟萃美
师范读自己写给赞美艾青的小诗《致艾青》
学生活动 写一写:
用诗意的语言,致敬艾青这个伟大的诗人或者他的诗作。
课堂分享诗作,师生点评。
总结归纳读诗的方法五: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总结:读诗方法——深情诵读悟情感
抓住意象明主旨
知人论世丰内涵
借助他论助我读
读写结合提素养
作业布置:1、摘抄积累你喜欢的艾青诗句。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艾青诗歌,写一篇300字诗评。
3、你是《艾青诗选》诗歌朗诵会的主持人,请为此次活动撰写开场白、结束语,以及任选两首诗中间的串联词。
板书设计
《艾青诗选》导读
意象:土地和光明
大形象:大意象、大形式、大情怀、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