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马如科
[导读] 鉴于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有限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马如科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甘肃省庆阳市744500     
        摘要:鉴于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有限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理想选择。探究式教学是与接受式教学相对而言的,它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思想政治课理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是对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究式教学从而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理性思考。
        关键字: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探索;实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但长期以来教学中重“教”而轻“学”现象仍存在,满堂灌、面面俱到地教学,使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缺乏喘息之机和独立思考、消化吸收的空间。这种方式,无疑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面对这种“授人以鱼的”状况,教师需要创新教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探究式教学正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设疑、自主解惑及老师点拨相结合的一种互动教学尝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青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优越性
        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封闭的、脱离现实、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强调接受学习的模式,使学生从封闭、抽象、枯燥、被动知识的课堂走出来,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共同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方法和技能上,而是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下面本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探究式教学作一些积极的的尝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1.在自主学习中探究
        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开展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哪些知识值得他去学习、探索和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的正确认识,缺乏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探究心理,更缺乏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理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最基本的政治认同,可以提前把教师精心编写好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此为导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预习,把课堂内教学向课堂外合理地延伸。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老师的工夫要重点花在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相关问题和练习的设计上,多搞一些联系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议一议”、“想一想”、“问一问”小栏目。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能及早进入课堂角色,在上课前已经做到“若有所思”,“学有所虑”,然后带着收获、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课堂;另一方面,也相对节省同学们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抄写笔记的时间,保证师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交流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自觉性和思辩性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预习任务的布置应因课型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如果是新授课教学,可更多地设计一些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学生思想中疑点的问题,重在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如果是复习课教学,可侧重设计一些有关政治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结合点、交叉点、混淆点的材料分析题,重在引导学生理性观察社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使其实际运用能力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能稳步提高。
        2.在课堂研讨中探究
        荷兰近代哲学史上重要的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说得好:“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要害在于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激情和理性精神,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欲望和创新型实践。而课堂研讨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理性思维潜能。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现实性很强、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课上,要尽力安排一定的研讨时间,在研讨中探究能起到明是非、辩真伪、炼能力、提素养的效果。讨论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讨论的话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论题是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学生的辩论能否调动起已有的知识储备,是否能做到旁征博引;老师的观点是否是“实话实说”,有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染力。针对同学们热烈甚至尖锐的发言,老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回避,或者只能做出照本宣科式的苍白无力的说明,这种讨论式课堂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思想政治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雄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尽可能考虑和解决研讨可能出现的问题。
        3.在角色移位中探究
        对学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政治课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角色移位就是让学生由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尝试角色移位法,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这些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自己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都应立足于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通过角色移位,组织学生自己实施教学过程,要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提前安排好学生的讲课计划。可以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促进,共同探讨,及早做好相应的讲课准备,从收集资料备课到准备教案上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视角去发现、感悟和把握教材的知识线索和发展规律,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探索,对教材理论和社会实际的有机统一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潜在的思维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时也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政治课的思想魅力、科学精神和德育功能,真正带来一场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上的革命。老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更能发现学生在认知领域存在的困惑,洞察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的误区,同时也可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并可能捕捉到一些真知灼见,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得到切实的突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一方法尤其适合高二高三的教学。因为高二高三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看法,再加上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各种素养也逐步得到了培养,所以,角色移位法大有用武之地。
        4.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解决实际问题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但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在比较功利的高考体制下,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偏低,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后学生一般很少愿意主动花时间去复习思考思想政治课程,为此,必须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好学生所学知识的课后巩固与实践,这不仅能够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而且也会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实效。课后有要求的实践活动,要精心布置,认真检查。此外,我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台湾问题、中美贸易战问题、香港暴乱问题等,引导学生去阅读、研究相关的历史文献,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工具,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的政治认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理性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有时还可根据某一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等等。这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这既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又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手段。越能成功地应用知识,就越能引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因此,要指导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增知,在实践中感悟。
        探究式教学虽然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理想选择,但如果运用不当功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勇于更新观念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思想政治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观念来对待探究式教学。认为学生是被灌输者,需要教师扶持,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而主动性与独立性恰恰在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与“我能学”。心理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在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充分信任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放权于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成为可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释放学生内在的探究能量。
        2.设计探究题目要多样性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就在于核心素养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题目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差异性的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题目,必须着眼于让全体学生参与,不能以“优”代“差”,要让所有学生“活”起来。甚至对“后进生”采取倾斜政策。在设计题目的时候,教师要必须考虑到问题的素养性、趣味性、应用性、科学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对核心素养的自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平台。而不应该为了突现所谓的教学进度和成功,而将教学设计得很完善,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路子走下去。教师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教师“帮”的太多,“铺”得太平,只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一种惰性,学生也顶多只是掌握了知识而并非学习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好处的。
        以上就是本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探究性教学的一点认识和尝试,愿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助,从而共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2016.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向新课程》2002(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3《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与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4.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2.5  《讨论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契机》
5.王增昌:《让学生学会探究》《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6日第4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