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 750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事标准。但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直以成绩来要求学生,而不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重点。信息化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清楚地认识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进行创设,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并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信息技术成为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其与信息技术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发挥其集声影图文多功能于一体的优势,让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和具体,促进理论知识由抽象向具象、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在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元素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兴趣调动热情,用欲望激发活力,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教学质量。
一、了解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现状,适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教师的课件制作必须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道德知识和相关法律条文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同时,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有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认真背诵,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来掌握相关知识,并应用在一些社会问题上,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家长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家庭道德教育程度、学生喜欢的学习途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互联网技术手段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该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讲解。
二、设置情景模拟,创设新型教学方法应用
将课本中的教学案例转化为动画片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时,间接学习知识,在播放完毕后进行模拟。比如,我们播放一群人在等红绿灯,此时行人指示灯为红灯,周围没有车,陆陆续续有人在闯红灯过马路,播放到这,我们可以询问学生:“如果你是图中行人的一员,你会如何做?”有的学生说:“闯红灯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我会遵守交通规范。”有的学生说:“我不仅会自己遵守交通规则,还会对我旁边的行人进行道德宣传,让他们跟我一起等红灯。”然后我们对学生的正确选择进行肯定,再继续播放视频,人行横道绿灯亮了,过马路的时候人潮拥挤,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周围人议论纷纷无人敢扶,此时可以提问学生:“此时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我会去扶起她。
”有的学生说:“我个人力气小,我会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一起扶她。”在这种情景模拟和对话式教学中,实现了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进而能够有效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互联网了解时政热点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培养学生思维,进一步完善其思维体系,拓宽其视野,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要让学生了解现实情况,教师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增加时政热点的内容。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只能通过读书、读报、读新闻的方式为学生补充时政信息,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则可以利用微视频的方式将新闻视频引入课堂。一方面,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时政热点收集,并进行整理、编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中增强对时政的理解能力和问题的收集、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并给出自己对时政的意见和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例如,在“关爱他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见到老人倒地要不要帮忙”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如果仅仅是一个问题,吸引力不够。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小品《扶不扶》的视频,让严肃的课堂转变为生动的舞台,学生被沈腾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兴趣倍增。笑声过后,教师让学生再次思考课堂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辩证地思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正确找到关爱他人和保护自己的平衡点,提升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四、把握互联网技术的合理性,发挥其助力教学的最大价值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这样只会导致教学的片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合理使用,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和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果过度使用,时间一长,学生会失去学习的新鲜感。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适当借助视频或者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也能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助力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可借助动漫的展现形式,提醒学生违法犯罪的影响和后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以发挥其助力教学的最大价值。
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解决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弊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初中生的整个学习始终,对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杜佶真.“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12.
[2]刘孝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品位经典,2020(08):64-65.
[3]罗永浩.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