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董元美
[导读]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个性化较强,思维方式往往存在局限性,
        董元美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荒湖小学  433311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个性化较强,思维方式往往存在局限性,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想和观念,所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这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帮助,应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和学生特点制订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顺利展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固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性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引领学生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阵地,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现实价值。
一、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来源生活,又融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且能够被生活所应用。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当密切与生活的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内容有许多较为高深的理论,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不断地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收集生活实例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选择生活实例之前,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一课为例,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会出现浪费情况。结合日常对学生的观察情况,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浪费现象。如一张白纸使用了一半就被扔进垃圾桶,一碗米饭吃了两口就被倒进垃圾桶等。在看到如此熟悉的生活场景的时候,不少学生渐渐感到羞愧,提出自己也有类似的行为。对此,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浪费行为。在学生的参与下,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同时教学资源也变得丰富起来。针对学生的浪费行为我并没有进行批评,而是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行为对吗?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浪费?如此驱动学生深入探究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部分老师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多媒体与教育相结合让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当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提升小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知识传播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内容讲解为例进行讲解,在这一节内容的讲解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严重影响,然后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垃圾污染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海岸上死亡鲸鱼及其解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看到鲸鱼肚子里的垃圾袋等污染物,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可以震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主观意识上树立起垃圾处理、爱护环境的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向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这样是为了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问
        以“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为例,该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在公园玩的时候,站在椅子上蹦来蹦去,还时不时地向路边吐瓜子皮。在展示例子之后,我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有了具体例子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提问有了依据,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小男孩的行为是对的吗?”“这些公共设施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如何正确地对待它们呢?”“如果我们也和这个小男孩一样随意地破坏公共设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带领大家走进教材探寻答案,使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更好地理解爱护公共设施的意义。
四、突出学生课堂地位
        任何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重要人物,必须要将其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倘若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削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不要讲获得理想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教师还应当时刻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赋予他们一定的话语权,使其大胆阐述出心中的所感所想,切不可在其阐述观点时打断其思路,以免影响其学习自信心。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点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突出其课堂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经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通过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展开教学策略的调整,致力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廖木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126.
[2]郭柯敏.试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26):31-32.
[3]闫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4):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