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荥
贵州省晴隆县紫马乡紫马中学 561414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应该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得以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却是名副其实的“学困生”,而且还备受学生的歧视,老师的冷落,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数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学困生成因分析,切实找到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为学困生的转化找到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对策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是培养公民的基础课程,必须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来说,由于学科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再加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致使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学困生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教师必须要从根源上去找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为学困生转化工作找到突破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产生成因?
(一)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期待值过高,这会给初中生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家长适当的期待可以成为子女学习的动力,但过分的期待便会形成较大的压力,初中生会担心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无法安心学习,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由于由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改变了以往的学习环境,对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的陌生感会使初中生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自闭心理,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基础知识薄弱?
导致初中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还包括其自身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能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在升入初中后,对数学的学习会十分吃力,这也是产生数学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抽象性,相较于小学数学而言,其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一旦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数学学困生。?
(三)教师方面的因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只注重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关注学生是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也没有关注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相关知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生成厌学情绪,最终形成教师盲目讲解,学生充耳不闻的现象。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关注到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甚至会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消极的评价,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其成为学困生。?
(四)学生方面的因素?
由于初中数学的系统性以及抽象性较强,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比较困难。另外,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这也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会涉及到许多复杂难懂的公式,并且数学的计算方式也比较复杂,学生只要稍一马虎便会出错,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数学的这种特点,使部分学生很难提升学习兴趣,也就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这种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信心,甚至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其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尊重?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成绩较差,往往自尊心都比较脆弱,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害怕受到他人的歧视,往往会比其他学生更加期待受到教师以及同学的尊重,一旦教师不能给予其充分的尊重,会严重打击学困生的自尊心,进而导致其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予学困生以关爱和帮助,要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要多给予学困生以鼓励和肯定,以便提升其自信心。教师要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前提,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进而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困生提升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鼓励学困生进行回答,在其回答上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进而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受到教师的表扬会使学困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进而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较低,再加之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很容易导致学困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而拉近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更加具体,进而可以使学困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观察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尽量将数学知识与学困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三、总结
俗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也并是非一朝一夕的,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这其中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不能袖手旁观,所以就需要想出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尽可能地去达成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庚飞.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化解[J].新课程(中).2017(07)
[2] 刘玉文.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案例分析[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12)
[3] 尹桂红.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