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富荣
沂源县第一中学 山东 淄博 256100
摘要:情感,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的心理体验。相对于低级、简单的情绪来说,情感能够对人产生稳定的影响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对于情感的激发可以更高效率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并且使其更持久的发挥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情感教育
引言
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严重的“重认知,轻情感”的问题,这致使课堂教学不仅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举措。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主要指借助情感交流,激发学生正面情感体验,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在彼此尊重、相互依赖的心理前提下,将主观认识转变为自觉行为的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课堂授课中培养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品质,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特征,构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体系。譬如激发学生对特定观念或事物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化、发展、保持健康情感;改变、抑制、消除负面情绪,进而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信念,为后续核心价值观及马克思理论教育奠定基础。在心理健康层面,有针对、有目的、有方法地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践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缺失的原因
(一)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也是如此。情感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色之一,在课堂上,学生与政治生活密切接触,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实例感悟社会、国家、伦理、生命、科学,最终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其特殊性,不但要承担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还要进行社会科学知识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长期唯分数马首是瞻,教师更注重对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心灵成长、尊重生命的教育,有的教师甚至连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也省略了,将课堂变成了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
(二)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情感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缺失
在学生眼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总是显得非常高傲,并且不会考虑学生的需求,忽视学生的感受,没有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看待。同时,因为社会和时代都在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多多少少都会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不是小小的改变,而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不过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理论还是非常空洞,也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长此以往,因为学生的情感需求总是被忽视,所以学生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抗拒的心理,而抗拒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教师提升情感修养
高中政治教师普遍存在情感素养缺失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度,积极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全面认识情感教育的价值,在对情感教育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情感教育水平。另外,学校也要提高对教师情感修养培养的重视度,在教师的综合考评中纳入情感修养考核,从而促进教师情感修养的提升。斯大林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果自身缺乏较高的修养,就不可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与素养。面对现阶段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满足高中生的情感需求[2]。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例如针对理论性强的内容,采用教师讲授法;而对于和学生生活结合较密切的内容,则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等。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产生了误解,以为要贯彻新课改理念、让学生“动”起来,就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虽然课堂热闹异常,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情景表演等活动,看似热情高涨,课堂参与度很高,但这仅仅是表象。学生面对问题时没能冷静思考,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发言而发言,有的甚至照抄学习资料上的内容。课堂教学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新课程当然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但这里的“动”指的是思维而不是身体。这种离开课堂内容一味追求形式新颖的做法,造成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冲突,教学形式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推进,进而导致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降低。
(三)增强学生政治理论感知力
第一、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情感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比如在“民主与生活”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完全可以很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到政府举办听证会,再到学生自己选举班干部,无记名投票决定班级事务。通过建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拓宽学生民主参与的渠道,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再如,在学习我国的国家机关的设置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将学生拉入创设的情境当中,激发情感共鸣。第二、以生动的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政治信念。对于高中生来说,单纯理论的法治教育和政治教育显得苍白无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政治理解得不够深刻,不能理解单纯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引入真实的案例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新型的民主”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主为什么“新”,为什么我国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等问题时,应借助鲜活的案例来说明,也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民主的对比来加深理解,而不是让学生干巴巴的背诵知识点。
结束语
实践证明,要想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对每一位学生保持爱心。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在理论知识中积极融入情感,使教学语言更加情感化,真正做到以情明理,合理利用教具,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维兰.情感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智慧,2019(23):29.
[2]汪学荣.情感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07.
[3]黄忠.浅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教师,2019(12):89-90.
[4]郭琼.情感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8):30.
[5]袭凤臣.情感教育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9(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