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陈孝军
[导读] 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陈孝军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花心小学桥河教学点 陕西 安康  725005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又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因而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去对数学问题研究,最终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数学意识
        引言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小学数学逐渐以强化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为教学目标。这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侧重对小学生在数学意识方面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一、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绝大部分数学概念都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被发明的。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比教会他们如何做数学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最终实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来举例。如当学生家里来客人时,家长让学生去烧水并给客人沏茶,而沏茶过程的各项环节需要不同的时间来完成,问学生怎样安排时间才最合理?又或者向学生提问传统的“烙饼问题”,向学生询问最佳的烙饼顺序是什么?通过这类与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问题来帮助学生降低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切身地感受数学知识是如何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的,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缺乏数学意识的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形成。
        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途径,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的未知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来说过于死板,难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数学概念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强化自身的应用数学意识。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过去一个月内的天气变化,让学生观察这个月中有多少晴天或其他天气等,以表格的方式在纸上列出。随后为学生讲解条形统计图设计要点,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而后在为学生展示其他月份的天气变化,并在纸上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这几个月份的天气变化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统计这一概念的认知。


        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后作业才是教师的最佳选择。只有给学生布置高质量的课后作业,学生的复习工作才能得到更为完善的保障。因此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布置更多具备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题目,既能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复习工作,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能力,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为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供助力。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如直尺、水杯等,让学生对水杯的半径,高度等数据进行测量,随后为学生讲解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等学生计算完毕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观察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是否出现偏差。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对家中的圆柱形物品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出该圆柱体的表面积。从而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和蔼可亲的榜样,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以真心对待他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时,教师不应以严厉的态度批评他,而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想法,考虑学生想法实施的可能性,与其进行深入地探讨,在讨论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防止教师的态度扼制了学生的思想。对于一时间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耐心,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游戏,以这种能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最后的结果进行猜测,加深学生对可能性这一概念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也更加得心应手。
        总结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工作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流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并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维持自身对学生的耐心,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意识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小琴.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初探[J]. 教育观察. 2019(18)
        [2] 雷文慧.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4)
        [3] 车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上). 2018(09)
        [4]  毛建平.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