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丁小红
[导读]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能力

        丁小红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小学   415500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能力,而创造性活动则是人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逐渐的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帮助学生更好的吸纳新知识,则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实现创造力的发展,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因素
        (一)教学模式固化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依据教学大纲、参考书进行备课,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为学生讲授大量的知识,然后进行习题训练,布置课后作业,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模式逐渐固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发表意见和思考问题的机会,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师观念滞后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一切的教学服务都是以提升学生成绩为出发点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在讲解知识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逐渐的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偏差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按照固有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却忽视了小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是建立在学生理论基础的检验上,通过试卷分数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逐渐的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严重的违背了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转换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则需要彻底打破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学中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弊端。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就要改变“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作用,保证学生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质疑、思考疑问的机会和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真正的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则要改变以往的知识灌输方式,借助生活常识和实物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依据已有经验谈谈自己对钟表的认识,然后教师将钟表实物展示给学生,并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依据已经知识对钟表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若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则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条件。首先,教师就要强化自身的素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正确的对待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敢于想象和创造,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其次,压抑的教学氛围不仅压迫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很难产生创造性,所以教师要明确的认识到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在沟通和交流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火柴棍或者小木棒,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使用火柴棍将自己见过的图形拼出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三)激活学生想象力,诱发学生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是其探究知识的动力,而想象力则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诱发学生的思考意识。首先,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则要有意识的通过小故事、问题、情境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提出的肤浅、异想天开的疑惑,教师则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信心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合理的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探究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车轮谈到的较多,学生很好奇“车轮转动”的问题,即为什么圆形就可以转动呢?教师这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画出或者折出一些图形,然后观察各种形状车轮的转动,学生就会发现将轴安在圆心,圆形轮子则能够平稳的转动,其他形状的轮子则不转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诱发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突破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事物,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盲目的观察既不能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还会影响学生观察习惯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推理》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联系所学知识,探索其中的规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启蒙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要依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开展启蒙式教学,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不断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