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卿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 272000
摘要:高中数学无论是在难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这就需要同学们有适应该阶段的逻辑思维与高度的理解能力,是学科固有的属性,也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但是,积极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学生们应不断追求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学不好的常见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清自我,找到自身不足,及时端正学习态度,为高中数学之路扫清障碍。
关键词:高中数学、影响因素
一、高中数学的认识
高中阶段是进入大学前的冲刺决胜阶段,而这一阶段学生所学科目较多,难度较大,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求更高。其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一门学科,同时数学的分值容易出现极端化,提分、拉分都非他莫属。
二、影响数学成绩的几种因素
1.不良的心理因素
部分学生受初中阶段学习的影响,拘于“学而记”的机械化模式,甚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仍依赖父母的监督才能顺利完成,而这种学习方法全然不适合高中数学的学习。再经历几次失败的考试就会丧失自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再加上大众的刻板印象,认为学不好归因于学科本身的难度与枯燥无味上来,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就很难“翻身”了。
2.懈怠心较强
高中数学是一门“技术活”,要求精湛的学习技术外同时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认为自己在中考前奋发几个月便顺利地进入高中,内心的成就感促使止步不前,压力感也随之烟消云散,这种侥幸心理是不能顺应如今的应试高考的。
中考不具备明显的选拔性,而高考是种精英教育,只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才可以成功“晋级”,所以,要将吃苦脚踏实地的精神贯穿整个高中。
3.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个体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个学生一定为自己量身打造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攻关性;受初中学习方法的影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与作业的布置,遇到难题推敲不出,便搁置一边,等待老师的讲解,一来二去就丧失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极其可怕的。我们要有探索的精神,越难攻克的题目应越有闯进,直至问题得已解决,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一次成功的经历胜于百人的鼓舞,这便是自信的源泉。
第二,知识难成系统性;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步伐,从不停下脚步去琢磨知识的结构与联系。因为知识是零星地积累下来的,当知识量过大,人的记忆效果呈下滑的趋势,因此,要经常对知识进行梳理,建立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框架,不至于错乱于脑海。
第三,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与练习相结合,课后反思。这一老套模式是接受新知识最基本的程序,甚至很多学生建立的错题本,但实效性不高,甚至一段时间不翻笔记对自己曾写的过程全都忘掉,这完全丧失了错题的意义,笔记也只是个摆设。所以,数学也应向语文,英语科目那样,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翻翻错题本,重温题目的思路,日子久了,对题目的理解和认识就会上升一定的高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四,教师的因素;一定程度上来讲,由于高中课堂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互动性与创新性,使课堂失去了吸引性与趣味性。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活动成功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切实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并不断的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张学东,高中数学错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 J ]小作家选刊,2016(3):80-80
[2]张强,浅析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读与写 [ J ](教育教学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