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犍为县孝姑幼儿园
摘要:科学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科学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爱科学的精神,教孩子们如何进一步借助科学知识的学习热爱生活的态度和习惯。本文简单的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有效性策略
科学教育明确地被列入幼儿教育的领域。科学教育无处不在,是一种启蒙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园如何提高科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前提和原动力。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习科学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指南》解读各领域要点中指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爱上”科学。如在教学“磁铁本领大”这一活动开始时,我边讲故事,边拿着磁铁将“小兔”从“屋子”里吸引到“萝卜地”上来吃萝卜,之后又将“小兔”吸引回“屋子”里去,这个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静静地听完磁铁能吸铁的道理后恍然大悟,人人动手操作,发现磁铁能吸铁的原理。为了加深幼儿对磁铁的认识,我设置一些问题,让幼儿思考,如:“奶奶不小心把许多小铁钉掉到米罐里,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小铁钉全部找出来吗?”让幼儿认识磁铁只能吸铁制品,而不能吸其他东西的特性。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从中获得快乐、成功、自信等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
2.创设环境,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识地创设环境,让幼儿能有一个激起兴趣的场所,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学科学的广阔场所,我们要善于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如:幼儿去野外散步时,幼儿会问:为什么落到地上的花瓣是枯的?这时,不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先引导幼儿观察盛开的花朵,让他们用手捏一捏花瓣,他们会发现鲜花含有水分,凋谢落下的花瓣没有水分,所以是枯的。这样做既支持了幼儿的发现,又帮助幼儿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受教育外,幼儿园还应创造微观环境,如种植园地、饲养角、自然角等,为幼儿随时观察、追踪、探索、实验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发展幼儿实际动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不动手做的孩子是不会知道如何去做”。让幼儿动手做,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做的行为中开动脑筋、学会思考,在做的行为中掌握观察、发现、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对于各种疑惑和问题,孩子们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如:在”有趣的纸“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把废纸撕碎、浸湿并搅拌成纸浆再造纸。他们知道纸可以循环再造,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强调:“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提供适宜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1.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园沙、水、树木、运动器械等环境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科学的现成环境,能否发挥其科学启蒙教育的功能,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去挖掘和利用。教师应重视对周围的物资资源的利用,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如带幼儿参观陶瓷厂、彩印厂,请技术员到园介绍陶瓷的简单制作方法,让幼儿了解陶瓷的种类、特征及用途。又如让幼儿把在幼儿园种植、饲养中碰到的问题如“小鸡为什么不会游”等,带回家请教家长,定期不定期地请家长指导种植饲养等活动,集中回答幼儿碰到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让他们获得有关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粗浅认识。
2.提供材料要从教育目标和内容出发。活动前教师要仔细分析活动的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材料。如在科学游戏“什么物品会沉,什么物品会浮”中,活动目标是要幼儿知道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会沉或浮。我们在材料提供中注意到材料类别的代表性,能说明沉浮性的基本材料。分成珠、棒、块等形体类和金属、竹木、塑料等质地大量投放,让幼儿主动操作探索。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成为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科学经验、体验探索乐趣、建构概念的一种活动。实现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更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活动后教师善于反思,给自己提问题、找问题,一课多研,科学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欧阳君珊.幼儿早期阅读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时代教育,2014.8.
[2]陈丽贞.小学德育工作浅议.教育界,2014.6.
[3]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教育困境与策略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