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楠
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 325200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效率是根本,学习效果是关键。归因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教育又是归因理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将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引入到物理教学,其在有效改进物理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与学的效率、调节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更需要善于运用有关物理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关注学生的归因反应,同时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正确的学习归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能认识到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归因理论来指导物理的教和学的实践活动,将会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从而会有效地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好道路。因此笔者将浙江省瑞安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高一阶段物理力学学生学业成就的归因倾向进行了研究,以期寻找和总结出指导学生积极归因的有效策略,并且根据物理学习成就的不同归因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为教育者在物理教学上采取归因的措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实践内容
第一,了解物理学困生的现状包括:(1)教师对物理学困生的了解,对物理学困生的看法,教师的需求;(2)学校领导对开展物理学困生转化的态度和需求,对物理学困生的看法;(3)物理学困生家庭教育现状,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与期望。第二,针对物理学困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2 实践对象与调查设计
研究对象:该校高二二班学生人数为48人,将其中物理分数低于州平均分的43名学生设定为研究对象,高二一班学生人数为50人,将其中物理分数低于州平均分的45名学生设定为对比对象。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学业困难的文献资料、走访物理学业不良学生家庭、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优秀教师咨询探讨,比较全面的掌握了导致学业不良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物理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等客观条件,编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维度:自我定位与所受关注、学习兴趣与基础、学习习惯与方法、意志品质。
3 实践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物理学困生的文献,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中物理教学论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文献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整理归纳针对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理论基础,力求找到与本文研究相契合的理论指导体系,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方法和目前研究动态。
3.2 问卷调查法
参照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的问卷设计出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试调查。在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效度和信度修改完善问卷,设计出实地调查的问卷。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以部分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物理教学以及学习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 访谈法
访谈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主要以直接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利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获取新的信息,填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并与一线教师等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讨,做下记录后进行分析,使得提高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可应用性变强。
4 实践结果分析
4.1 问卷结果
第1-4道题,分别反映了学生物理基础,对浙江高考改革方面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图4-1所示。58.62%的学生在中考中成绩为优秀,说明大部分人在初中时物理成绩较好,可能是与初中物理都是对基本概念的考察,所要学习的内容更为基础简单一些。在对浙江省 “7选3”的高考改革政策的了解程度调查中,43.28%和45.76%的学生选择了“十分了解”和“大致了解”,可以看出大家对高考改革动态了解的较为清楚。在高考政策“7选3”的背景下,学生选择选考科目一般是根据“更容易取得高分”和“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由此也可以证明,对高中生来说,分数更重要。在对瑞安市第二中学中,选择物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6.71%,选择的人数并不多。
.png)
图4-1
在第5题中,对没有选择物理作为选考科目的原因进行调查,如图4-2,结果显示,“物理难学”和“物理不易得分”这两个选项中,选择的学生分别为28.35%和27.62%,归纳起来不选择物理的原因是因为对物理难度的恐惧,以及对分数高低的担心等因素。
那么这些放弃了物理的学生是如何在其它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选考科目的呢,在第6题中对未选择物理的学生选择其他三门科目的依据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4-2。有28.53%的学生表示从剩下的6门科目中选择其他3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39.21%的学生选择是根据得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25.14%的学生是根据试题难易程度来选择的,这两个原因占主要依据。还有7.12%的学生是根据自己想要报考高校的专业来选择的。这些数据均说明,高考改革后,充分遵从学生的意愿,符合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长远的个性化发展,达到了高考改革的目标。
.png)
图4-2
在第7题和第8题中调查了物理选考生选择物理的依据,如图4-3所示。在物理选考生中有29.21%的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一般感兴趣”的比例最高,为36.57%,有11.84%的学生讨厌物理。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物理选考生还是对物理比较有兴趣。在调查物理选考生选择物理时的依据时,统计结果发现36.57%的学生选择物理是因为自己的成绩比较好,占主要原因,29.21%的学生是认为物理知识较为实用,22.38%的学生认为物理的学习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11.84%的学生因为自己目标专业的需求。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看出,选择物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物理成绩比较好,在高考中占优势。另外也可以看出,物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老师自身的魅力也吸引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物理。
.png)
图4-3
在第9题、第10题和第11题中,统计了物理选考生对物理的看法,第12题调查了学生物理成绩得不到提升的原因。统计结果如图4-4所示。对于物理选考生来说,其中有39.24%觉得物理知识十分难学,35.86%的物理选考生认为物理比较难学,仅有0.94%的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十分简单,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物理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接下来又对物理选考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调查,53.18%的学生选择了“思维障碍,理解困难”,在对物理学习内容的看法中,48.32%的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在第12题中,43.81%的学生认为自己物理成绩变化的原因是物理学习内容更为抽象。这些调查数据都说明,物理的学习内容不易理解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如何将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是转化物理学困生的一个重要策略。
.png)
图4-4
第13题的结果反映了学生在物理课堂前的学习习惯,统计结果如图4-5所示。结果显示,55.61%的学生在上课前不做任何准备,说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十分注重物理知识的预习,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对老师讲述的新内容并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也是造成物理学困难的原因。
.png)
图4-5
第14-17题的结果反映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习惯,统计结果如图4-6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物理课堂上有42.08%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对老师讲的知识点就无法理解消化。在第15题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抄下老师的板书,说明还是绝大部分学生有一种想要主动学习的状态,但是,在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只有15.32%的学生选择了“独立思考”,甚至有13.74%的学生选择了“不思考,等老师解答”。在物理课上,32.39%的学生因为害怕自己回答错问题,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过问题,只有10.68%的学生会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并且积极举手发言。综合上述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点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尚有欠缺,且对物理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不能够积极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图4-6
第18题和第19题的结果反映了学生在物理课后的学习习惯,统计结果如图4-7所示。第18题和第19题分别是从两个方面对课后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包括课后物理的复习情况和在物理解题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从图中可以看出,39.57%的学生在课后基本上会进行复习,占比最大。但是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最多的是平时学习的时候对于知识点的掌握都很清楚了,但是一遇到新颖的题目就没有思路了。在一线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应用的好习惯,过分的依赖老师的讲解,才导致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稍微新颖的题目无法独立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物理成绩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png)
图4-7
第22题-24题中调查的是学生对待物理的心态,统计结果如图4-8所示。调查统计中显示,绝大部分物理选考生对于物理的学习面临的很大的压力,在考试时43.49%的学生感到很紧张。适当的压力会化为动力,敦促学生学习,但是过大的压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无法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紧张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在考试时促进大脑高效率的工作,考生能够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一旦过度紧张,会导致大脑一片空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在对待物理难题时,59.48%的学生会先思考一会,想不出来再等老师解答,24.91%的学生选择马上放弃,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面对难题时,害怕困难,意志力不坚定,容易退缩。
.png)
图4-8
.png)
在第20题,第21题,第25题,第26题和第27题中,反映的是老师对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影响,统计结果如图4-9所示。在对老师的态度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是否有关联的问题上,有68.67%的学生选择了“是”,45.17%的学生在物理课上从来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说明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意志力,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图4-9
第28题反映的是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统计结果如图3-10所示。分别有35.19%和38.27%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学习氛围适合学习和比较适合学习,说明瑞安市第二中学的学习氛围良好,有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热情。
.png)
图4-10
在第29题和第30题中,反映的是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统计结果如图4-11。在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中,61.65%选择了“自己成绩最重要”,虽然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但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61.65%的家长选择了自己孩子的成绩是最重要的,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新课改要得到全面落实方面仍存在一些阻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对自己孩子学习关心方面,有53.82%的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的学习很关心,但是关心的方式不对。分别有20.68%和8.21%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太关心以及从不关心,这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意识还不够强烈,没有担任引导孩子积极学习的责任,与此同时,家长应该要尽力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png)
图4-11
总结
物理学习困难,究其归因,有学生本身的因素,如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乏力、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行为规范不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导致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均不足。另外,也有外在因素,包括物理学科本身、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等等。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因素内因和教师的因素占主要地位。对于其中一些内因,可以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干预,得到化解、克服和扭转。对于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自身,应该通过增强爱心、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以及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