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民族幼儿园,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015543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不仅能够辅助日常教学,还能促进幼儿见识的多样化,让游戏活动有更为丰富的形式。借助游戏元素,促进幼儿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作品,能够切实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音乐活动充满趣味性的实施方法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充满趣味性;实施方法;分析
引言
幼儿园活动中采取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增强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将音乐活动当作享受和乐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悟和体会,进一步提升幼儿音乐活动效果。游戏化教学活动可以增强活动互动性,在体会音乐乐趣的同时,加强幼儿交际能力培养,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注重游戏化教学的开展,保证幼儿音乐活动有效开展。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感受力主要是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幼儿阶段是幼儿情感发生和智力发育的初期,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悦耳、轻松、明快的音乐来刺激幼儿的大脑,鼓励幼儿积极宣泄或表达自己的情感及体验,促使幼儿的内心感受更加深刻与丰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幼儿多接触音乐、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等都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的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完成自由活动后播放节奏感强且欢快的钢琴弹奏曲,让幼儿能快速调整好心态,跟随音乐节拍进行律动;在进餐时播放舒缓、轻柔的小提琴曲,让幼儿在愉快和轻松的环境中进餐,在抚慰烦躁情绪的同时,有效调节消化系统;午睡时播放摇篮曲,让幼儿在恬静的音乐声中逐渐平静,乖乖进入梦乡。
(二)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指通过倾听音乐来感知、理解、鉴赏、品评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幼儿的欣赏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并且开始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感兴趣,如小溪流动的声音、燕子筑巢的声音、细雨敲打窗棂的声音等,而这些声音需要幼儿善于倾听和发现,所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自然地引导幼儿倾听身边的各种声音,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经验,促使幼儿更好地感知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等变化,从而获得倾听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专心且安静地倾听音乐,在脑海中进行想象或联想,产生与音乐作品意境或情感相吻合的共鸣;或者是鼓励幼儿接触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从而使其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开阔音乐视野,提高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充满趣味性得试试方法分析
(一)创设趣味情境,促成音乐游戏活动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的情境设置,对于幼儿学习真实感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在游戏环节,利用丰富的元素,让音乐学习内容和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氛围更有趣味性,更有探究性,有助于吸引幼儿们的关注。从幼儿的喜好出发,将故事情节融入游戏活动中,或将游戏情节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找到游戏活动的主线,使之穿插于幼儿音乐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幼儿在情境中完成音乐学习内容的接触、理解和获取。
(二)创设游戏化情境,激发音乐本能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注重幼儿音乐本能的激发,在音乐游戏中引导幼儿释放本质,实现幼儿身心成长。音乐的游戏化教学具有动态化特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使幼儿心灵和动作的释放,使得音乐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设相应的游戏化情境,保证音乐活动有效开展,体会音乐游戏的价值和作用,保证音乐活动更好的开展。
(三)结合生活场景,合理设计游戏项目
在设计音乐游戏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减少自身的主观性,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确保游戏活动对幼儿具有吸引力和可行性。游戏项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影响着音乐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游戏内容。一般来说,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往往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结合他们熟悉的事物或场景来设计音乐游戏,以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四)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一门充满智慧光芒和灵性色彩的学科,音乐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有效方式。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小学化倾向明显,很多教师只关注技能方面的训练,忽视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导致幼儿只能被动且机械地学习音乐知识;或者是教师机械地教唱儿歌,要求幼儿记住音乐作品传递的情感、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念会束缚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让其在自创、自编、自学中进行探索,产生自信心与动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五)丰富组织形式,促成音乐游戏活动
节奏感的训练,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关注幼儿节奏感的形成,使其发展更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展节奏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律动、舞蹈等形式,促进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活泼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乐器在音乐教学中演奏出任意节奏,鼓励幼儿园自主编舞,随意跳动。找准节奏,与音乐融为一体。
(六)加强鼓励指导,帮助幼儿适应角色
由于幼儿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确保音乐游戏的顺利开展。在不同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有的幼儿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以至于难以真正地融入游戏中,仅是模仿其他幼儿,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遇到这种问题,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鼓励或者心理疏导,帮助幼儿适应游戏中的角色,使其更好地加入到音乐游戏中。
(七)积极评价
幼儿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若有肯定的评价或成功的表现,则能建立自信心。有鉴于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肯定幼儿的闪光点,促进幼儿思维与个性的发展,对幼儿的创造和探索加以重视;或者鼓励幼儿积极讨论、大胆想象,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充分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使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由于音乐教育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音乐修养与广博的知识储备,具备“弹、唱、跳”的基本功能,通过娴熟的弹奏、声情并茂的范唱、优美的肢体舞蹈,带给幼儿最为直接的美的感受,提高教育活动的创造性。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课程游戏化建设,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音乐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幼儿音乐素养培养。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入手,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体会幼儿音乐旋律和美感,丰富音乐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幼儿音乐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汤爱莉.浅谈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才智,2018(21):28.
[2]唐宇.生态美育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教育[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6):14-17.
[3]石雨婷,余小信.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8(06):228-230.
[4]杨裔卓.幼儿园打击乐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221-223.
[5]杨楠.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提升幼儿园师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音乐,2018(02):64-66.
【作者简介】刘敏, 1986年12月,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二级教师,从事幼教教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