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活动中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 ——以大班“萝卜种植之旅”微课程活动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巩亚男
[导读] 户外的种植园地和室内的班级自然角,有许多丰富的非人工的自然资源

        巩亚男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天鹅湖幼儿园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要: 户外的种植园地和室内的班级自然角,有许多丰富的非人工的自然资源。班级在种植园和自然角开展的“萝卜种植活动”,能充分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户外种植园中的新奇发现,萝卜生长的变化过程,都让幼儿有了更多直接感知、亲身操作、深入探究和自主发现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也收获着自己的喜悦和成长。
        关键词:自然资源;亲身操作;自主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园应努力挖掘、创造资源和环境,使幼儿能在其生活接触到的环境中由浅入深地了解、探究、感知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户外的种植园地以及室内的班级自然角,有许多丰富的非人工的自然资源,如:新开垦的土地里的泥块和石块,秋天飘落的树叶,土壤中蛰伏的蜗牛和西瓜虫、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神奇变化……这些鲜活的事物事物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那么的新奇,也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天然的资源库。
一、调动幼儿兴趣,形成课程源起
         新的学期到了,园区里新开辟的种植园地里等待着新的植物入住。可是秋天的季节里可以种什么呢?那你又想种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展开了调查。
         1.作物调查篇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适合秋天种的作物还真多,有莴苣、白菜、菠菜、蚕豆、豌豆、萝卜、草莓等。经过投票,大部分小朋友都选择了萝卜。萝卜属于根茎类的蔬菜作物,种植周期短、成长变化大,适合孩子们观察,有利于孩子们获得种植的成就感。就这样,带着孩子们的期待,和孩子们心中那一份对种植活动的向往,班级的“萝卜种植之旅”正式开始了……
二、基于幼儿经验,拓展活动内容
          在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了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新开垦的土地里的泥块,萝卜应该怎么种,萝卜生长过程中的照料和观察,萝卜地里的新发现,萝卜收获啦等内容,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1.菜园开荒篇
         新开垦的菜园里有很多的树枝和石块,孩子们在认真地翻捡着。老师:“这个是石块吗?”杨雨桐拿着两个硬硬的泥块问我,姜春马上在旁边回答:“那不是石块,那是硬硬的泥块。”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缺少和泥土接触的机会,也缺少关于泥土相关的认知。孩子们一起围着石块和土块摸一摸、看一看,有的说,石块有尖尖的棱角而泥块的棱角不明显;石块敲一敲不会碎,而泥土会碎;泥块和石块的颜色不同,泥块的颜色要深一些;还有的说可以用水洗一洗,泥块一洗就变成泥土了,而石块不会。
         2.萝卜种植篇
          在种植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班级同时在“户外的萝卜地”和“室内的小菜园”进行了萝卜的种植,室内和室外不同的环境,以及萝卜生长过程中不同的变化,也给孩子们的发现和探索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2.1户外的萝卜地
    户外萝卜地的自然环境利于萝卜的生长,户外广阔的空间也便于孩子们释放天性,在这里孩子们发现着也成长着。
         (1)种植
         经过前期的准备和调查,班级里的种植活动终于要开始了。可是在种植前,我们还需要准备些什么呢?有的说,需要铲子翻土、有的说需要水壶浇水、还有的说看妈妈种花,需要撒一些营养土等等。小朋友也都很积极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那工具准备好了,萝卜到底应该怎么种呢?这个问题也难住了老师,因为老师也没有种过萝卜。接下来,班级里开展了 “怎么种萝卜”的综合活动, 大家来一起学习种萝卜的方法。
         (2)观察
         经过耐心的等待、精心的照料、仔细的观察,户外的萝卜终于发芽了,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并且不断的长大。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忙碌着也收获着。在小组的观察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测量发现,萝卜苗已经长到14厘米高了。在月历的记录表中,孩子们能更直观的发现萝卜生长过程中的特征,比如萝卜苗的叶子慢慢从最初的爱心的形状变成了椭圆形,现在又变成了锯齿形,绿油油的萝卜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来到萝卜地里写生,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热闹菜园。
         (3)发现:叶子上的洞
         绿油油的萝卜苗不畏严寒,长势喜人。可是萝卜苗上的洞是什么虫子咬的?孩子们变身“小侦探”,来到萝卜地里寻找“凶手”,在萝卜地里孩子们发现了西瓜虫和小蜗牛。那到底是不是西瓜虫和小蜗牛吃掉了萝卜叶?黄子超说:“把它们带到教室里,看一看它们会不会吃萝卜叶,不就知道了”。老师帮忙找来了两个透明的瓶子,小朋友把蜗牛和西瓜虫还有完整的萝卜叶一起放进瓶子。果然,在第二天,蜗牛瓶子里的萝卜叶已经被吃掉了一块;第三天一整个萝卜叶子都快被吃掉了,而西瓜虫瓶子里的萝卜叶却没有变化。原来小蜗牛就是“凶手”,那西瓜虫到底吃什么呢?小朋友们继续展开了调查,了解了跟多关于西瓜虫和小蜗牛的小知识。
         (4)收获
         经过两个多月的照料和等待,终于结萝卜啦。虽然结出的萝卜不大,但是小朋友们依然很兴奋,拔萝卜、吃萝卜,自己种出来的萝卜,味道果然不一样!萝卜还有点小,让它再长一长吧。
         三、室内外联动,引发幼儿深入探究
        户外的萝卜地里有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室内自然角的小菜园同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孩子们发现,在自然角花盆里播种的萝卜,虽然和户外的萝卜一起发芽,但却长得细细长长的。这是为什么呢?可以怎么帮助它呢?有的说:室内空气不流通,可以给它换换空气。有的说:可以插个吸管,帮它站起来……通过大胆猜测、动手尝试、 仔细观察,小朋友们发现,晒太阳和施肥都是帮助萝卜苗的好办法,其中多晒太阳对萝卜苗的帮助最大。
四、及时梳理,形成课程框架
         课程实施了将近一个学期,课程的内容也逐渐的丰富和清晰,从菜园开荒——作物调查——萝卜种植——萝卜回来啦,这一过程遵循萝卜生长的自然变化,在萝卜种植过程中的发现也追随者幼儿的脚步。从幼儿经验的准备与积累,到实际的动手操作,再到经验的分享和提升,都追随着幼儿的兴趣。
















四、户外探究活动中班级微课程的实施策略
1.聚焦自然资源,丰富微课程内容
在“开展萝卜种植”的过程中,我们总能看到,幼儿在自然中发
现、在游戏中学习是积极和愉悦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而班级里的种植园地活动则是孩子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有效途径。在这片角落中,种植不同的作物孩子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而且不同的种植内容也能给幼儿园的课程提供更丰富地、可变化的课程资源。
2.追随幼儿目光,形成微课程新架构
追随幼儿目光的课程,是我们在园本课程建构和探究过程中持续
努力的方向。种植活动打开了幼儿探索的大门,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课程的主人。在开展班级微课程“萝卜的种植之旅”的过程中,幼儿共同探讨适合生长的种植内容,萝卜种植成为幼儿最好的教育素材,播种、管理、收获,体验种植的全过程;写生、测量、做观察日记,幼儿随植物共同成长。幼儿探索了萝卜的种植方法,观察了萝卜的成长变化,关心萝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前期经验的调查,并追对幼儿的新问题“秋天可以种什么?”、“萝卜应该怎么种”、“室内的萝卜苗为什么是弯的”、“萝卜叶子上的洞”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生发微课程脉络,丰富微课程内容。
        3.教师有效支持,推进幼儿持续探究
         自然探究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给予幼儿自主的探索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成长的活动[2]。而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支持,则对幼儿的持续探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并不是简单的追随幼儿的问题,而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的新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以此为主题生发活动内容,深入开展多领域的活动,使幼儿的活动不断的深入化和网络化。
         在一些关键性的活动中,比如“叶子上的洞”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行为,分析关键信息,尝试策略推进,推动新经验产生的步骤,持续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发现幼儿对“叶子上的洞”这一话题特别感兴趣,并结合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发展水平,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对比的方法进行猜测和验证,并进一步梳理教育目标与活动脉络之间的结合情况,创设更能够不断激发幼儿兴趣和持续探究的活动情景,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不断产生新经验、新问题、新探究。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徐君,张皎红.一起去发现-基于园本资源的微课程实践[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