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 符小利
[导读]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符小利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572600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对于学生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想象的,而我们将信息技术与信息方法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直观,立体,形象化,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其潜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们对于数学的理念、内容、思想的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
        正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扁平化的呈现形式得到彻底改变。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如Xmind软件做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点整理出来,使得所学的知识点更加形象直观,更加系统化,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全等三角形单元知识总结复习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从大的主题,分支子主题,一步步分解知识点,学生很清楚的看到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并总结考察题型遇到的已知条件如何去思考,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有明确目标下手。
        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对知识点更加的系统化。特别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要复习整个初中阶段的内容,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已学习过的内容,选择某一模块知识点,画一个思维导图,在班级展示。大家一致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思维导图,教师可加工形成电子版的,印发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理解出发,做适合他们的思维导图。这一过程,学生就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学会思考的能力。
        (二)、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通过动态展示,具体形象化,让学生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定理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撕一撕,拼一拼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一过程,紧接着我们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向学生更加生动的展示整一个拼接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等量代换,把角转移了,拼成一个平角,逐步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对化解数学抽象性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一信息技术援引课堂,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与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开拓知识面,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实现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之上的学习,实现了在家也能自主学习的方式。恰巧碰到这次疫情,学校组织大家通过钉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授课。由于网络直播授课你看不到学生具体的动向,学生在家里听课也容易走神,意味着你的挑战更大,我们作为教师开始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课更生动有趣,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我借助希沃软件制作课件,里面有很多的小游戏,常用是选择两人组队PK,把知识点做成游戏,学生在游戏中PK,谁的积分多,谁就是胜利者,可以奖励小星星,开学兑换学习用品。在授课中,增加小游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轻松又愉快,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兴趣,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优秀微课程,用来实现重点突破或是解决一些难以克服的数学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突破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促进师生交流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在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下变得愈发顺畅。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时借助互联网来观看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并分享的各种高质量的教学视频素材。举例来说,数学中的几何学知识较为抽象,且课堂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在理解时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分享几何体三视图的动态视频,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不仅摆脱了实物教具的束缚,还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立体化和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第二,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不到位的抽象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等建立主题讨论群的信息技术方式,在课后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在线答疑。这种方式既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效又能帮助解决学生的困惑。
        信息化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无穷大的,不可估量的,那么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如何实现这种信息化在我们教学中的作用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措施。
二、信息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方法
        (一)培养信息化教学理念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若要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然而,要真正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应当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加以转变,在进行教学时积极接受并主动使用信息技术,不断强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定期培训考核。第二,学校方面要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宣传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挖掘优秀的课程并将其作为示范课程,同时采用教师定期听课制度,让其他教师在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自身专业课的特点,学习更多的软件,丰富我们的课堂。
        (二)做好信息化教学规划
        教师设计过程中的指导理念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与时代的特点结合,通过基础媒介网络以及多媒体,将适合教学的“问题”情境科学的设计出来,在做好相关教学准备的同时针对这些进行教学规划,使得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在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老师需要考虑到数学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因材施教,备好适合学情的课,完成教学活动的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的实践方面,为了让学生提升自我信息技术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完成知识迁移,教师在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时可以采用实践检验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知识的巩固融入在学生自主动手探究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5]。
        (三)拓展教学资源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不仅调用网络上的数学学习资源灵活便利,而且给学生展示教材中展示不出的教学内容也更加直观,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又能让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中更加积极主动。比如三视图知识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的学习困难,这是因为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来实现,然而想象力的发展程度对于每个同学而言是不同的。倘若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直观立体的将三视图的样子展示给同学,不仅能降低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而且还将大幅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知道,信息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积累,并结合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的道路。我们清晰可见数学教学在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尽管如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仍然应当重视教学方式的创建和设计,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难懂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应当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不仅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更要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