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能力的可行性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黄凯容
[导读] 新课改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走进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能够为学生打造动态、直观的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促使其能力综合发展。

广西宾阳宾州镇七里完小  黄凯容  530400

摘要:新课改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走进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能够为学生打造动态、直观的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促使其能力综合发展.本文首先对于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原则,最后对于具体教学策略的运用加以介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可行性
        引言:素质教育目标下,教育者需要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辅助作用明显,利用其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过程,在此期间发散思维,深入理解知识。同时,信息技术还可直观呈现复杂的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因此,巧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思维对于其数学素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各类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数学课堂,对于传统授课模式带来冲击。素质教育下,要求数学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记忆知识,形成创新思维,更新教学方法,打造生动的数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高度可行[1]。
        二、应用信息技术训练小学生思维的原则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需要教师将学生主体性体现出来,将其思维发展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思考和探究,以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学过程的辅助,不断锻炼其思维。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需注意丰富性,既可以利用图文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动画等方式体现知识的变化规律,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提升课堂趣味性,激发其产生创造思维。最后,还需关注信息技术运用的启发性,学生学习阶段,可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当中,运用逻辑思维,掌握重点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直观情境
        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需要先培养其观察、想象以及联想等能力。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因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良好条件。教学过程,可使用电子白板,将PPT课件导入其中,课堂上灵活展示,为学生营造和学习环境高度相似的情境,使其对于学习内容充分观察,展开联想,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如:讲授“组合图形面积”内容时,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三角形、梯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基础,并且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存在紧密联系。


因此,在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方面,需要通过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解题经验,形成数学思维。教学过程,可借助电子白板,创设情境,出示“小房子”、“少先队旗”、“风筝”、“七巧板”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之后让学生介绍“上述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之下,联系以往学习经验,能够分别说出上述图形的组成部分。为顺利帮助学生掌握组合图形的求解方法,即“分割法”和“填补法”,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图形进行分割,成为不同图形,激发学生联想,总结组合图形求解过程辅助线的应用方式,积累解题经验。并渗透转化思想,将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转化为单独图形的面积求解。在直观的情境内,启发学生思维。
        (二)展示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中,教学资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数学课堂中,需要保证资源的丰富性,可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课堂带来更多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此期间形成数学思维。
        如:讲授“长方体体积”时,可使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查找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搜索典型的习题,结合课堂学生学习需求,灵活引入。将数学课堂加以扩展,将网络中的优秀资源引入其中,辅助学生深度学习,训练其思维,增加课堂深度。
        (三)引导学生实践
        实践过程是运用数学思维的过程,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参与活动,高效学习知识。
        如: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使用多媒体呈现故事“老爷爷将自己的财产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到财产的1/2,二儿子分到财产的2/4,小儿子分到财产的4/8,于是老大和老二都觉得父亲偏心,老爷爷分的公平吗?”学生观看问题之后,可想到对比1/2,2/4,4/8三个分数大小即可。为让学生快速对比出结果,可使用多媒体,展示3正方形,第一个正方形均分成2份,第二个均分成4份,第三个均分成8份,之后让学生分别涂色,学生完成之后,观察涂色部分的面积,可以判断出1/2,2/4,4/8是相等的,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数学思维,对于分数基本性质有深入理解[2]。
        结束语:总之,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创设情境,还能丰富课堂资源,组织课堂活动等,在上述应用过程中,训练学习思维,使其对于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王有成.基于学习迁移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61):98.
[2]高文蔚.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界,2019,(08):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