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吴淑新
[导读] 本文对当前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展开分析,找出其中问题,提出客观化收集数学学习相关信息、全面展现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科学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等完善监测体系的措施。

吴淑新   海南省定安县雷鸣中心学校  海南  定安  571225
【摘要】本文对当前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展开分析,找出其中问题,提出客观化收集数学学习相关信息、全面展现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科学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等完善监测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65-01

        引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展开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基础教育质量为重点部分,对此展开教育质量相关监测,能够科学分析教育现状、学生水平,优化教育措施,因此,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十分必要。
        一、现有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分析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监测体系应用过程,可能受到选拔功能之影响,难以综合、客观展现出小学生数学整体学习质量。同时,在评价过程,统一化的考试、评价标准等还有待完善。虽然在新课标当中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但是也仅限于概括说明。在这一背景下,加之我国各区域教材不统一、教学内容不同、测试内容不统一、评价标准不一致的现状下,难以对全国范围内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展开准确评价,最终不利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因此,需要建立适合全国小学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测评体系[1]。
        二、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思路
        (一)客观化收集数学学习相关信息
        为完善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测评监测体系,可使用统一试卷的形式,收集学生数学学习相关信息。在试卷当中以基础数学应用能力考核为主,旨在检测学生实际的数学水平。在命题方面,需要贴合教材,展现出基础数学技能的应用。与此同时,还需适当渗透综合类型题目,重点考察小学生对其他知识和数学学科的整合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跨学科的综合应用类题型,展现数学教育真实价值。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别阐述学生信息收集过程各类题型的应用。
        1.数学单位的应用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其已经学会了《分米和毫米》和《时分秒》等基本单位知识,因此,可设计如下题目:小华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的身高为11( ),体重为30( ),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7( ),每天放学后看电视20( )。通过上述试题,将长度、时间和重量等单位加以整合,强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考察小学生对基础单位的应用能力。



        2.知识和常识结合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年月日》相关知识,对其数学水平进行测试,可设置如下题目:①劳动节,②建军节,③儿童节,④妇女节,⑤清明节,⑥国庆节,⑦教师节,⑧元旦,以上节日中哪些是发生在大月当中的?这样的考题不但考察了学生对数学“年月日”相关知识的掌握,还依托重要节日作为背景,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常识,运用数学知识,才能正确解答出来。
        (二)全面展现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为保证国家精准掌握全国小学校在数学教育方面的质量情况,找出各省市和地区之间教学质量差异性,寻找产生质量差异的原因,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在体系当中,明确考核重点、统一试卷和评价标准,结合学生测试成绩,掌握其是否已经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关注其是否达到最高水平,并掌握小学生数学水平整体分布特点。利用该体系完成对全国小学校内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的监督和测评工作,掌握当前我国数学教育领域现状,科学分析数学教育在发展过程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基于以上目标,需要保证在监测体系当中,对教育内容监测的全面性。
        (三)科学评价数学教学质量
        监测体系的建立需要科学地对教学质量展开评价,为教育者、管理者等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监测体系需要具备科学性,以防产生负面效应。该体系应体现出对学生整体数学水平情况的监测,而不是对个别群体学习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对某个学校教学工作展开一对一指导,而是需要将监测体系覆盖到全国范围之内,对整个小学教育系统的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测,因此体系的制定需要尊重科学的发展规律。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建立质量监测体系过程,需要使用统计学相关原理,对所有小学生展开抽样监测,通过样本掌握学生整体数学能力水平。选择样本需要代表性明显,并且抽样方法具备科学性。
        第二,监测体系当中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使用等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实施,可使用上文中提到的笔试测试方式,可在特定时间内快速获得监测样本的具体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使用调查问卷方式,找出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为保证监测措施的科学性。如:可保留原有测试试卷中的基础题型,适当将综合运用类题目的差异性体现出来。还可借鉴国外成熟的教学质量测评工具,加以改进,使其适合应用于我国数学教育的质量测评工作当中[3]。
        第三,结合上述评价方式,掌握当前数学教育质量变化和走势,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进步情况进行科学定义,进而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客观分析、精准解决。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发展过程教育质量的监测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完善的监测体系利于解决小学生数学教学和学习存在的问题,合理评价教育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改善我国教育环境,为教改的发展以及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国际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项目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33):114-116.
[2]余春妹.基于国际评价项目的数学教育质量测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