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丹 湖南省湘潭县百花小学 湖南 湘潭 411228
【摘要】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身体发育和思维发展都比较快,正处于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做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今后身心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心理和优秀品格,让孩子们受益终生。小学语文学科中知识涵盖的范围比较大,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在教材编写上也考虑到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顺应。本文主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针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素养;语文教材;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87-01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然后以此为基础,从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展开了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国家母语教育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特点也比较明显,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的一面,能塑造学生的品格,陶冶情操。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能引导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成长,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乐观向上心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站在正确的角度认识、了解自己,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全面认识周围事物,发展学生大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整体质量。
二、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小学语文的教育关键在语文教师,只有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学识和教学专业能力,方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师应先从自身做起,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一是,丰富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与课程教学巧妙结合,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渗透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实现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进行。二是,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观念上与时俱进。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现阶段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是根本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认真研究现阶段下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做的重要指导,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三是,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总结,针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主动创新教学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持续渗透。
(二)从小学语文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资料,不仅有知识性的特点,还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是孩子们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来源。其在选材上围绕"文质兼美"、"经典"、"适宜"、"时代性"的标准,增加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教育内容,涉及到热爱国家、德育教育、礼仪仁爱、守纪守法、爱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不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元素。重在顺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我们应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元素,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具体实处。
比如,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一段小故事,兄弟俩自由自在玩耍的过程,他们做游戏,吹蒲公英,充满了愉悦和舒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通过观察草地早、中、晚一天中不同时间颜色变化,找出了原因,感受到探索的喜悦,全文语言平和,内容生动有趣。在本课教学中应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有感情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描写的精妙之处,如“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花朵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体会作者欢快、喜悦之情。培养孩子们用心了解分析周围变化的意识,学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他们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健康心理。
(三)组织开展语文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这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承担的任务较多,既有知识与技能传授,又有价值观培养,还有德育教育方面的要求。虽然这些方面教育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渗透和互补,但是侧重点毕竟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十分有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灵活进行设计,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活泼、有趣。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经典诵读比赛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而对于小说、故事类课文教学,可以组织设计人物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小学生表现文中的人物形象,模仿文中人物角色的表情、动作和说话语气。使小学生产生全新学习体验,实现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发展小学生良好心理情感。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如,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本地名胜古迹,在主题节日祭扫烈士陵园等。
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提高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积极组织开展语文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入小学语文教学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时春杰.浅析在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88.
[2]陈亮.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8(16):128.
[3]卜玉蓉.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0,(5):86.
[4]杨婷婷.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