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成 山东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顾官屯镇中心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集中度,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模式创新;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42-0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相对新颖独特,教学呈现形式也相对丰富,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较高。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厌倦了信息技术课程,严重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其次,重视程度不够。应试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属于考试的学科范畴,许多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重视不够。教学中只给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随意操作,课堂学习枯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沦为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学习非常被动,缺乏兴趣,信息技术学习容易产生厌倦感和疲劳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析
(一)任务驱动与兴趣培养型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之一。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然后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的驱动下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迷惑性。同时,任务驱动和学习兴趣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任务驱动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基于兴趣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开展更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驱动、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和任务的安排全面、可操作,尽量避免完全的理论教学。同时,在任务驱动、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下,更容易强化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减少教师的干预。
比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这一版块的教学内容时,在正式授课前可以先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好看的音乐贺卡,或者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贺卡展示给学生,想办法打动和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愿望。教师趁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趁热打铁,将如何制作贺卡的步骤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艺术字的使用并学会区分普通字和艺术字、教会学生插入图片和剪贴画、教给学生插入和调整文本框的方法等等,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并提一些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个音乐贺卡,在大家都制作完成以后比较看哪个同学制作的最好进而给予奖励。学生在制作音乐贺卡这个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小学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解决和克服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一些难题。同时,小组成员还可以互相督促、互相监督、互相竞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和操作,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在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老师请教,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前者的有益补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能,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的提前完成。
(三)基于学生基础的分层教学模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身的学习接受程度,采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教学。面对学生学习不均衡的现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合理地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科学划分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些东西,更多的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以小组为学习单元的学习模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对以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有益补充。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把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并做示范后,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和探索,最好由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戴雪峰.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更出彩[J].华夏教师, 2018,(36):34.
[2]李富春.谈小学信息技术高效探究式课堂的构建[J].才智, 2020,(19):83-84+141.
[3]沈浩.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