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崔春玉
[导读] 幼儿期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认知、思维、社会性发展等都离不开语言交际,不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也存在多种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关注、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向前发展,为后续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总结了所带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幼儿家长语言不规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水平有差异等问题;最后

崔春玉   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河县幼儿园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200
【摘要】幼儿期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认知、思维、社会性发展等都离不开语言交际,不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也存在多种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关注、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向前发展,为后续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总结了所带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幼儿家长语言不规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水平有差异等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对策:引导家长语言规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采取因材施教的手段等方式,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35-01

        人类通过语言来交换信息,从而间接的掌握知识经验,人类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重要作用。
        幼儿期“心灵成长所需食谱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游戏和语言”。[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既贯穿于各个领域,同时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言语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中班儿童普遍的语言发展特点是:“愿意与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讲述比较连贯。”
        一、本班儿童语言表达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新接的一个中班,都是刚刚入园的幼儿,他们的表达能力各有不同,为了给予不同语言表达发展水平的幼儿积极有效的支持,我每天通过观察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与幼儿个别交流与互动,及与家长进行访谈沟通、总结反思等方式,分析了解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对有关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提出更有效的策略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服务:
        (一)部分幼儿家长语言不规范 
        部分家长没有以正确的语言示范影响幼儿,言语交流发音不准确,导致幼儿发音不标准,有待及时纠正。“家庭与儿童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家长与孩子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儿童发展。”[2]父母及周围人的言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的语言作为儿童语言环境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儿童的语言发展。
        (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水平有差异
        1、个别幼儿自我封闭,不交流
        经过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在园每天几乎无交流,只是胆怯的独自活动,偶尔教师与他们交流,只是怯怯的应和一句,通过与家长交谈了解到孩子语言,思维方面看似比其他孩子慢半拍,孩子语言表达发展没有问题,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只是这些孩子的妈妈们给孩子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更有甚者会多次训斥孩子,特别是在攀比心理下,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便产生了焦虑,为孩子安排各种课程、强迫孩子机械学习,很少游戏,使孩子心理紧张,导致了恶性循环,失去自信心。初到幼儿园,由于对幼儿园环境及教师、同伴都很陌生,适应性不好,使幼儿更加缺乏安全感,导致孩子唯唯诺诺、不敢交往,不敢交流,看似语言发展有障碍。
        2、部分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语句不连贯
        此部分幼儿与教师及同伴交流时语言表达不流畅,且表达不清晰不规范。经了解,由于家长本身不爱交流、比较内向等原因,与幼儿语言交流不够多,且文学作品几乎很少接触,没有为幼儿创设较多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强化语言运用的练习。幼儿入园以前,父母对幼儿语言表达发展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从小受到较多语言强化的幼儿,其言语发展也较快。
        3、多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好
        大部分幼儿活泼开朗,愿意表达,语言表达完整,词汇丰富,经过与家长沟通,访谈了解到,家长文化素质比较高,语言规范、愿意交流,陪伴孩子比较多,且比较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经常为幼儿准备适合的图书陪伴孩子阅读、讲故事,让幼儿与周围人的语言交往比较多,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儿童的言语是在各种环境中,经过不断强化练习逐步发展起来的,言语交往练习,对儿童言语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儿童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3]据此,我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反思、总结,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引导家长语言规范,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既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基本形式。但倘若人们只能依据自己行动的结果才知道怎么做,那样的学习会非常缓慢。况且,诸如语言、社会规范、态度、情感等行为是很难用试误学习来解释的。因此,班杜拉强调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用观察学习来进行的,观察学习在幼儿的学习中,地位非常重要,所谓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性表征,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4]
        家长的语言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语言环境最重要的塑造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对家长言语行为的观察学习、模仿,可以习得很多语言。因此,家长要做好科学、规范语言的榜样,以正确的言语示范影响幼儿,家长要坚毅力行,在生活中陪伴孩子交流、进行语言交往互动时坚持言语文明,礼貌待人,语言简练、标准,让孩子观察学习、模仿父母的言语表达,长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由于有更专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的语言教育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指导作用,并通过交谈,家长会等方式引导家长重视、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合作,尽量为幼儿营造科学规范的语言环境,采取相应的策略,有效影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 、采取因材施教的手段
        (《纲要》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充分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指南》的实施要点中指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差异是合理的,且应当是被尊重的,他们的身心发展可以分为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又都有着相应的特征,而且这种阶段性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即使幼儿的发展进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发展水平和速度上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辅助并引导幼儿进一步提高其语言发展水平,让幼儿在自己发展时区内得到科学有效的成长。作为教师在充分了解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语言表达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幼儿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支持,在语言表达学习的速度、方法和结果方面提出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使所有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将对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增强自闭幼儿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行动的动机与需要紧密相连,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马斯洛认为,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即当生理的需要如衣、食、住等方面得到满足后,便会产生动机去满足安全的需要,同样,由于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处于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等需要之上,所以要使幼儿有求知方面的需要,便要先使他的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等需要得到满足,使他产生较强的动机去满足求知和理解的需要。”[5]
        “爱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精神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6]
        “关爱幼儿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可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顾虑,敢于亲近、信赖老师,建立安全感、自信心,幼儿需要关爱,尤其是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需要关爱。”[7]
        针对个别幼儿自我封闭,不爱交流的现状,通过家长访谈,幼儿园观察记录以及评价分析,了解到幼儿不爱交流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及安全感。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首先满足幼儿爱与安全的需要,有意创设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尊重接纳幼儿,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用亲切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真诚的语言赞赏幼儿的优势发展区,使幼儿感受到被关爱,体验到温暖、安全、被尊重的情绪体验,进而诱发幼儿自信从容地与周围人互动交流。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孩子有了自信、安全感,学习动机才有可能被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才会自然被引发。
        据此,我还争取与家长的合作,向幼儿家长分享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幼儿家长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的成长,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进程是相似而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时空,有不同的发光点,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应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为孩子创设充满爱与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孩子心情放松,放下包袱,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孩子的信心,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与家长共同的努力,让孩子们重新找回信心,在平日活动中主动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对孩子来说学习不再是迫于压力,完成任务,来幼儿园是很开心幸福的事,每天和妈妈学习轻松愉快,且愿意交流,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满满的生活。
        (2)活动中强化语言运用的练习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语言运用可以被看成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因为儿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他人的交流情境,产生社会性交往和互动过程,也就因此学到了更多真正有用的语言。”[8]
        “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的过程”。[9]
        “幼儿的学习活动有活动性的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具体和形象的,幼儿是在对客观事物的触摸、摆弄和操作中认识周围事物,获取感性经验的;是在与教师、同伴进行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借用观察、模仿等,掌握语言,习得社会性行为的。”[10]
        针对语言表达不连贯的幼儿,了解到家长忙于工作或不善表达,没有为孩子创设较多适宜的语言交流情境,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多为幼儿提供合适的低幼读物陪伴阅读,创设与同伴及周围人交流的机会,并强化完整话的练习,作为教师在幼儿园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了解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状态、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对幼儿提供有效支持,如:在日常活动中与幼儿个别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连贯、完整表达,耐心指导,及时鼓励,不断强化,促进发展。
        针对语言表达连贯,愿意表达的幼儿,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喜欢的活动为载体,创设实施各种活动的语言交往环境,如:童话剧表演、游戏、趣闻讲述、自我介绍等活动,加强语言交流与运用的练习,在语言表达技巧方面对此部分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且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流畅的表达,并掌握一些言语表情技巧,如语气的掌握,表情丰富、恰当,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语言规范等,有效促进这部分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通过以上策略的影响,本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5
[3]陈国楣.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6
[4]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1
[5]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杨慧.高英,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35
[7]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4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曹宝龙.学习与迁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
[10]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