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佩蕾
横溪镇金峨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315131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随着音乐做动作,将将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型,通过另一种方式呈现了音乐的特点和情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关键字:达尔克罗兹 体态律动 节奏节拍 内心听觉的建立
5 3. 2 1 3 5 1每每操场响起这首振奋人心的《运动员进行曲》的时候,看着学生们左右脚永远不在拍点上,我就忍不住感慨,孩子们根本没有在在聆听音乐的拍点,无法体会这首曲子带来的精气神,对音乐相当的麻木,存在着对节奏的缺失感,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建立内心稳定的节拍感,为今后的音乐审美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在关注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学多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跟唱、听唱、画旋律线,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倾听的读谱学唱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天性,间接的挫伤了孩子们喜欢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前上课我总试图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示范演唱去吸引孩子,而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似乎没有特别的感受,直到我接触、学习、运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他将听觉和动觉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体验转变成主动有趣的去学习探究音乐主体,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学习方式。
说起律动,对于一个不是舞蹈科班出身的自己来说,其实也放不开总觉得设计不出好的动作,但是看了一些达尔克罗兹的相关教学以后发现,其实律动并不神秘,于是我开始了一些摸索与复刻教学。
一、从走路开始
我尝试了在新生第一节课中教他们“如何走路”,课的一开始学生就炸锅了:老师走路谁不会,一个个开始群魔乱舞,丝毫没有去听音乐的变化。于是在下一个环节,我开始“刁难”提问了:请同学们高音区的时候蹲着走,低音区的时候踮着脚尖走,面对老师的要求学生们就开始尝试了用耳朵去聆听,从最初的散乱步伐到最后的全班统一的步调,整个空间里发出一致的节奏。
二、让小球流动
体态律动游戏中有很多是团体游戏,需要团体配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慢慢的会协调,我在音乐课堂伴随的音乐中让二年级学生传递小球,口中默念节奏“给 你”,“给 你”,通过这种互动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音乐是连续性的流动状态,千万不要拖延,对于固定节奏的培养建立是一个很有用的小招数。
三、摇摆 摇摆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生性好动,情绪外露,喜欢用动作来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千万不要怕他们乱动,只要加以引导,抓准时机有要求的去摇摆身体,比如按照节拍的重音规律去左右摇摆,对于学生的节拍感维持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先从简单的二拍子入手,去找准强拍的拍点,再结合挥手的动作慢慢地导向三拍子的摇曳感觉,去表现三拍子的呼吸,乐句等。
对于一二年级低段的学生节奏感训练中,我们要遵循他们的天性,回归音乐的本性。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每一个细胞,从内而外的让孩子感受音乐的各个元素,从生理心理发展角度去唤醒孩子的潜能与感受力,让他们在音乐中能够达到真正的合拍。
参考文献:
《声势—音色、节奏与身体》陈蓉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达尔克罗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