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靖边县第八小学 陕西榆林718500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在异质小组中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目的,并以小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突破其固化思维,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意识,同时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积极作用。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一、组建动态化合作小组
想要提高小组凝聚力,发挥出组内成员共同促进的作用,教师首先要优化小组,科学构建合作小组。小组划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其自愿的原则上各个小组内容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都保持合理的差异,从而凸显出组内异质的特征[1]。每个小组如果有六名学生,其中则需要有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以及两名学困生,使其在主动参与中能够相互帮助合作探讨。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之后,由小组推荐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来担任主场。同时将其他入如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角色进行合理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小组的设置应呈动态化,即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使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组内合作与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合作任务,训练合作学习能力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想学生阐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的内容以及目标,如何完成合作学习以及评价标准等,同时可通过情境创设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其次小学任务明确之后,各个小组需要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组内成员要认真倾听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观点,完成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现场巡视,对碰到问题的小组进行引导和指导,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通过观察掌握学生人际关系、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要鼓励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多思考、多发言。同时也需要堂能力像的学生有更多的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分成两份,其中一半用阴影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阴影的部分和无色的部分是什么关系,前者占据后者的几分之几。利用问题设置让学生明白1/2的概念,然后继续认识1/3/、1/4等等。学生明白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每个学生的绳子长短不等)折出绳子的1/4,并组内同伴相互检查,同时思考都是1/4,为什么每个人手中的1/4长度都不一样。在共同探讨中进行总结。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从中明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单位1相同,它的1/4则相同,反之则不相同。
三、把握时机,提高合作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因此无论是临时进行的或是提前预设的教师都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把握好合理的时机[2]。
具体可以结合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可以设置在教学的难重点当中,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关键之处、思维转折的地方、探求规律的地方等等,教师都可以设计合作活动,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好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厘米小正方形若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搭建三个长方形,并完成实验记录表,通过对记录表的观察,总结以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其次可以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展开合作。小学阶段学生知识经验都有限,因此其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帮助中理解知识。最后可在意见不统一时或碰到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展开合作。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分析,问题解决的办法呈现多样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题多解去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合作中共享同伴的思维和资源,同时还能逐步形成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重视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调控
想要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离不开教师对合作过程的指导和调控。教师如果只是在合作学习中设计问题而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的成果也只会停留在表面,无法更深沉层次的理解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首先要规范行为。教师需要对合作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个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发现小组交流不认真或参与性不积极的学生,并对其做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同时提出明确的要求,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要发现火花,即教师需要努力倾听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发言,对学生思维的创新处应及时给予肯定。再次要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当学生碰到思维障碍而无法深入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对其进行及时点拨,帮助与他们扫清思维障碍。最后要深化引导。即学生合作交流停留在表层时,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诱惑等,促进合作朝着更深的层次开展。
五、重视评价,积累合作学习兴趣
评价的指导功能就是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自我认知,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通过正确的评价机制为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本质上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想要提高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应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激励性原则,善于发现学生优点,掌握其独立思考能力,并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使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乐趣;其次坚持自我反思原则,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这样才他们才能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别人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最后应坚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等等方式,对学生的整个合作过程、结果等进行评价。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对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符合了当前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各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灵活调整,通过科学设置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高淑英.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28.
[2]姚红英.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实行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