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芬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
摘要: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下,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教学目标指导和现代化核心素养培养观念,对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展开探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为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贡献微不足道的价值。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数学;教学
引言:素质教育观念的全面普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也成为了现代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传统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为更好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深度学习的深入探究,掌握数学学科的教学本质,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强化教学内容设计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每个章节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将知识内容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知识进行剥离进行单独的学习,而是要在既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脉络化的知识拓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加强对这一学习过程的重视,通过完善的教学设计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二、通过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一)根据解题脉络提问
进行日常课堂解题训练时,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作为训练的重点内容,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指导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以学生的角度来看,需要实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整合,即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学生的后续学习过程将会受到严重降低,对其整个数学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时树立正确高效的解题思路,并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维方式进行追问,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熟练度,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习能力。
(二)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提问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与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记忆强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逐渐的完善自身数学思维。客观来说,由于学习能力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建设还有待提升,对于问题的分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会对一些知识内容产生因为。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题进行追问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题目内涵,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
(三)根据解题结果进行提问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提升问题的难度,逐渐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三角形中位线知识教学为例,当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连接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可以追问:“当得到的图形为矩形后,原始图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强化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知识的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实现了新的知识学习。依照不同的提问和追问方式来看,能够对传统的表面知识学习进行有效的深化,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深度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效果。
三、强化知识整合迁移
中学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初中各个年级的数学教材是紧密联系的,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迁移和整合的能力是实习深度学习的体现。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原理、概念、法则、定理之间组织起有效的认识机构,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学生学习数学要发生深度学习,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搭桥牵线把不同的知识片段和模块了解起来,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数学教师学完每一个章节可以带领学生画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不仅是对发散思维的捕捉和发达,能够促进思维的激发和整理,还能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另外,教学上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学生学会迁移学习,会不断扩充和丰富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一反三,让深度学习发生得更容易。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借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讲授正方形性质和判定时,从矩形的相关知识出发,把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定理联系起来,形成和四边形有关的知识网络。
四、开展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实现教学方式有效性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也是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关系建立的方式之一。在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并不能只局限于考试成绩的高低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而是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上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进行关注。具体的评价方式要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建设,通过观察评价法、课堂测试评价法以及面谈交流评价法等来对学生实现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综合制定,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多元化评价方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也能够实现多方面的理解,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项,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针对当前学生的性格方面差异性而言,教师也可以针对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为基础来获得更大的成功。
结语: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即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相关数学公式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浅显,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学生的能力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提升为培养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明良.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 新课程导学, 2018, 000(001):P.42-42.
[2]郭占东. 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 神州, 2018, 000(005):100-100.
[3]顾新峰.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 000(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