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娜
河南省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451100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实际,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达情达意的工具,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主人,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了。为此,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的语言应达到:
一、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
运用生动、直观形象的语言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抽象变具体、枯燥变有趣,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使数学教学充满魅力。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有理数加法时,可把法则说为“同号相加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时,争权夺势,各执己见,且是两败俱伤,最后由谁的绝对值大而确定和的符号。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句话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摘取皇冠上的明珠,他矢志不渝,不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需要强调的是,语言应做到生动有度、活泼有格、庄重与诙谐辨证统一。
二、语言要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在课堂上,同样一句话,教师用不同的速度、音调、音量讲出来,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语言效果。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历史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优美的语言诉之于听觉,应该音量适度、语速恰当、语调和谐,应该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学气息浓一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的圆周率时,我向学生表达了这样一段言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杰地灵。5000年的文明历史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灵巧的双手垒砌的,一次次重大的变革,是多少英雄儿女用他们的智慧和不懈筑就的。放眼未来之时,不忘回顾历史,‘四大发明’及医学、兵学、建筑学等等各领域上的成就,让我们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多少先辈的心血,让我们后世子孙倍感无限光荣和幸福。就在约1500年前的中国,非凡的大数学家祖冲之(板书:祖冲之),经过努力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的人(板书:圆周率),这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推算不知早了多少年。而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直至今天的计算机也才弄清了它的一点点真面目。”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这语言的熏陶下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而且为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打下深刻的烙印。
三、语言要精练,概括。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啰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
比如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等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另外,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四、语言要风趣,幽默。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学习乐”而又“乐于学”。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则是一潭死水。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师尤其需要用幽默这一润滑剂。把情趣和理趣很好结合起来,让笑的细流在教学中及师生情感间潜动,从而润滑枯燥而又无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质量,并增进师生间融洽的情感。
例如:讲解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有12个头,32条腿,笼中有鸡、兔各几只?时,如果用通常的讲解是:先假设12个头全部是鸡的,那么就有(12*2=24)只脚。这样比实际减少了(32-24=8)只脚,这是因为每一只兔的4只脚算成2只脚,每只兔少算了(4-2)只脚,结果就少了8只脚,所以可以求出兔的只数4只。这样的讲解比较枯燥,而且学生又不易记忆,影响了学习效果。我们可在讲解时适时插入幽默,如:命令兔子全部立正,那么剩下24条腿,“手”有8只,兔子就有4只。这样表达清晰且幽默,以谐寓理,不但可增加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鸡兔同笼”这类型题目的记忆。
风趣、幽默虽然好,但是不可滥用。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形成与油嘴滑舌截然不同的“风景”。
除以上几点之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亲和力。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更应该恰当使用无声语言。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温暖的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而且教师也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数学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无止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数学教学语言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