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羊角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 要】阅读是小学中年级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能够让学生不仅提升阅读的效率,更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双重促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一直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核心,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密切相关,阅读也是小学中年级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能够让学生不仅提升阅读的效率,更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双重促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自主赏读,感悟内涵
自主感悟文本是一种学生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而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全球化的教育命题。它是语文课程的一项目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自主感悟要随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的提高而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要通过自主感悟这一形式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学生静下来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取得有利的效果。并且还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无论是初读整体感知,还是精读品味,教师都要让学生尽情读书,边读边思,入景生情,情动辞发,而后让其畅谈所感所悟。学生的感悟虽有深有浅,或多或少,但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加以保护。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悟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享受有所悟的乐趣,使学生逐步掌握“自读自悟”的读书本领,实现学生最大限度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而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热闹,形式多样,却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自主感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
二、比较朗读,感悟妙处
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文中的妙词佳句作适当地调整,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揣摩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当,获得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如《推敲》一文中有句话,“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将“即兴”改成“即时”,在朗读品味,语感敏锐的学生便感觉到“即兴”的妙处。“即兴”一词写出了诗歌创作要有灵感、有兴致,而灵感、兴致,均源于生活的体验。没有亲临李凝家,没有亲自敲门,没有月夜的宁静,就不会产生创作的冲动,也就不会有“推”“敲”之斟酌。而“即时”一词,仅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无法反映出贾岛当时写诗的真实原因和状况。
三、调动感官,促进感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感悟,首先是有所感。在深入感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反复吟诵,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需动用声音、录像、画面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或加上嗅觉、触觉等综合作用,来体验文章丰富内涵。语言文字是描绘容观事物的符号,这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运用音、像、画等手段来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从对文字的简单理解,变为浮现在眼前的画面。这是一种很好的感悟教学手段。
?四、抓关键词句,做到有的放矢
构成一篇文章的句子有千千万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所以抓关键词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的首要工作。理解了词语之意,则丰富了词汇、铺垫了运用,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奏。关键句的认定虽有不同说法,但不外乎一段或一篇文章中的中心句子、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包含深刻含义的比喻句子和阐明事理的结论性句子四种。虽说一篇文章的这些句子大都是能确定的,有其稳定性,但由于阅读者或者说学生的认知思维与原作者的表达方式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最终的认定总免不了带有主观的色彩。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允许学生有一定的思维灵动空间。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确定自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为关键句并仔细分析,树立自信心,然后再慢慢校正,逐步提高阅读水平。这样做的还有一个根本目的是能打破教学程式,尊重学生思维个性和已有的能力水平,激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以读带讲,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做到“三读”。1.初读。读通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2.细读。即边读边议,边读边思。细读要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辅以试读指点。3.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烂熟于心”。只有多读,才能达到 “正确的读,流利的读”这一基本要求。
要积极调动学生,强调“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能调动学生积累生活,全身心感受品味语言文字、体察作者内心、触动学生心灵。学生的朗读效果与其对语言的感悟程度一般呈正相关。“ 感悟”是对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体会,是阅读中的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
六、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对于处于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兴趣引导,让小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窍门,并站在文本特征的视角分析阅读资料是如何做前期的铺垫以及总结的。例如,在教学《将心比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情景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从新认知这种情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入到阅读资料和文本中,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这种探讨和分析的形式也能够起到丰富教学形式的作用,无论是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还是采用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都能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趣味性和生动性得以提升。
七、开展多样性阅读活动,让阅读教学走出课堂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在阅读知识量的储备上较少,此时教师如果过于注重对阅读技巧的训练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固化思维,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阅读能够从课上走到课下,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分享,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好看文章记录下来,将心中的感受与他人进行分享,这种将阅读内容讲述给他人的分享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整体改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当是灵活,而不是套用的。处于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其想象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训练,从而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要注重通过饮用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资源,丰富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讓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得以提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