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容
四川省井研县纯复镇分全九年制学校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而阅读也是语文学习当中的核心环节,因此阅读的教学效果对语文科目整体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展开分析,提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合理开展文本解读、提升教学延展性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等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放在课堂当中的核心位置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提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有效方法,进而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思维能力,帮助其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首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引导其可以快速融入到阅读学习当中。通常情况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以及开展课外阅读两种。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有效为学生营造一种具体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人教版教材《藤野先生》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与文章有关的图片与影片,同时还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文章中的经典句子并展开分析,进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借助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会认为课外阅读会对学生学习造成阻碍,然而为更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拓展视野,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文本解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改变以往单方向的教学模式,进而有效避免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依照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提出独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提出“哪些句子可以表达作者对冬天的喜爱之情?”等问题,帮助学生从问题出发,提升语文阅读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1]。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效提升提问的合理性,借助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其学习状态。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侧重点地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可以更为合理地抓住文章主旨,不断增强初中阅读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教学的延展性
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对现阶段初中生需要完成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只完成教材当中的学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针对这一问题有效提升教学的延展性,结合教材当中的实际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课外的一部分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2]。以人教版语文课文《狼》为例,因为这个篇目是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所以在学习过后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聊斋志异》其他篇目,帮助学生加深对《聊斋志异》写作风格的了解,明确蒲松龄在古典小说创作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游山西村》这首诗的时候,因为这首诗主要以描绘乡村风光为核心,因此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课文阅读以后布置阅读其他古诗的任务,例如去阅读《江村即事》、《村晚》等其他田园诗,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田园诗的不同风格,不断提升其在古诗阅读上的水平与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进而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要想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语文教师应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在此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以及日常开展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与困难,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更好地跟上阅读教学活动的进度。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与总结,并将其反映在实际的课堂上,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为不断提升初中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展开教学。在实际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与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不断优化文本的解读方法、提升教学的延展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提升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祁永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实践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4):166-167.
[2]陈倩.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2018,39(0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