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书法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陈美香
[导读] 随着现代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改进,教学的方式多样,题材新颖,促进学生产生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作业当中。
        陈美香
        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改进,教学的方式多样,题材新颖,促进学生产生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作业当中。当然,小学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授课方式传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等因素,都使得教师难以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无法投入到课堂当中。汉字和语言是分不开的,写好书法,体会书法,有助于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书法教育;方法
        书法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汉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石。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书法,能更好地为语文学习和书法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以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实践为基本途径,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教育互相集合,融为一体。在小学阶段,教育部对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义务教育阶段明确要求毛笔书法的课程。无论是课标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还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都明确指出书法教育应该被重视起来。在小学阶段,学生翻开了人生学习的正式篇章,是万丈高楼“打地基”的时期,是为后续发展打基础的时期。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学习潜力和好奇心较大,若在这一阶段没进行相关的教育工作,也许会扼杀了同学们对书法的兴趣培养,或会影响他们未来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本文就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书法教育做出了阐述,希望能加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故事讲述法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却又容易对事物丧失兴趣半途而废。在小学的书法课堂中讲述与书法有关的知识以及书法家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以及缓解在练习书法时枯燥的情绪。此外,在讲述故事之中慢慢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主人公高尚的品格和坚持的精神。比如书圣王羲之,他七岁的时候开始练习书法。17岁的时候把父亲秘密藏起来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阅读后就接着练习。他每天都坐在池子边练字,写完了多少墨水,练烂了多少毛笔,他每天练完字都在池子里洗笔。日积月累,有一天他发现池子里的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墨池的由来。诸如此类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超越自己的父亲,发誓要把十缸清水染成墨色的毅力。再例如颜真卿为了学习书法好几次辞官为拜张长史为师,小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钱购买纸笔,把树枝剪下削做笔,用黄泥和土为墨的苦学精神。通过听老师讲述这些激励人心的小故事,学生会不知不觉间受到书法的感染,提高对书法的兴趣。
        二、象形想象法
        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识字认字阶段,老师的任务不仅是带领学生“把字写漂亮”,更是从“如何写字”开始讲起。文字通常都比较抽象和晦涩,若用专业的语言表述会导致学生听不懂。对于处在特殊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老师需要用比较通俗和简单的比喻,引导小学生进行想象。有老师把笔画的形状进行想象,编成了儿歌:“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棍子,“钩”像人踢脚。这样一来,学生的脑中就有笔画的动画概念,又能通过儿歌把笔画的名字牢牢地记在心里。老师在讲述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描述尽量丰富。比如让学生想象大家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头大的人戴大一点的帽子,头小的人戴小一点的帽子。“宝”、“雷”的宝盖头和雨字头,就好比心中所想象的帽子。

所以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帽子”的大小,决定了字头书写的大小。许多学生不注意结构布局,容易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得很散,比如“树”、“澎”、“湃”等。这时可以让他们展开想象力,想象三个人是好朋友,需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并排站立,所以这时不可以把他们分的很远。学生在以后写左右结构的字都会想到老师的假设,就会注意结构的分布了。
        常见的书法败笔形态有16例,分别是牛头、鼠尾、扫帚、竹节、蜂腰、鹤膝、钉头、折木、柴担、锯齿、尖棱、发丝、垂尾、耸肩、脱肩、柳叶。这16个败笔都是由它的象形取名而来。比如“鼠尾”就常常出现在撇上面,像老鼠的尾巴,主要原因是用笔无力。“牛头”则是像牛头的形状,主要是因为下笔前的笔头墨水过多,用力过大。“折木”指笔画在收笔的时候像折断的木头,有头没尾,完全违背点画收笔的要求,没有做回笔处理。这些比喻都融入生活,形象,生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早在东汉时期蔡邕的《笔记》中写到:“为书之体,须入其型,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水火……”作者运用这些生动的比喻来描写钟繇、张芝和二王书法的幻化神妙。老师用浅显的语言把这些解释给学生听,学生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渐渐领悟书法的乐趣。
        三、活动法
        虽然书法课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氛围,但学生一旦练习疲倦,教师需要安排一些活动来调动课堂氛围。小学生的精力比较旺盛,表演欲也十分强烈,所以可以安排互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基础字型比较简单,老师在示范结构布局后安排学生上讲台表演这个字:例如“人”“大”“方”“力”等可以用肢体语言描述出来的字。在书法上有个规律叫“无横不斜”,即书法里的横基本上是没有平直的,都有一定左低右高的斜度。所以遇到“大”“方”这样的字,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双手很可能直接把双臂抬平,老师趁此机会进行纠正。让他们观察字帖上的示范是不是这么写的,横是这么平的吗?以此引出“无横不斜”的概念,亲自纠正上台表演同学的双臂摆放斜度。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会深刻地记住今天这个演示活动。如果仅是通过教师在讲台上乏味地纠正和讲述,学生也不一定能记住字型的规律,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和体验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在本课时快结束之前,老师留下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尝试把下节课准备学习的字用肢体的形式表演出来,下节课找同学上台表演。小学生通常都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和好胜心,这种活动往往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尚未建立起系统知识和思维的时期,所以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书法就显得尤有必要。学习书法提升的不仅是个人的识字写字能力,还能提升个人整体素质,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文.书法教育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理论观察,2018(2).
        [2]狄德全.浅谈小学书法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