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中学
基于之前为期三年的先行经历与经验,在履职青蓝工程、服务青年教师之后,携同青蓝同事友人,担负青蓝使命,践行魅力语文,继续开设语文阅读课,坚持开展整本书阅读,未尝忘本,力图推进。
一、坚守课程立场
开设语文阅读课,首先要把阅读课当成课上成课,既要确定节次、保证课时,更要推介读本、指导读法,而不至于把阅读课不当课不上课或当成上成其它课。其次要把阅读课与一般语文课及其阅读教学明显区别开来,既要有课的形式和标志标准,更要有读的内容和成效成果,而不至于把阅读课等同语文课及其阅读教学。为避免混同,有必要独立阅读课于语文课外,自成课程而并非一般语文的子课或副课。
二、创办《青蓝报告》
编办《青蓝报告》是履职青蓝工程、服务青年教师的创举,用以记录师生、师徒成长与成果,见证学科、学校建设与发展。《青蓝报告》用于语文阅读课及整本书阅读,首先是对语文阅读记录卡的变革与更新。以龙应台著《野火集》整本书阅读为例,总体设想概括为:“与众不同的书,与众不同地读。”具体思路即“三先三后”分别是:“先读龙作,后读论作,包括序作,侧重阅读初体验。先读代表名作,后读其余诸作,虽整本书全读,但分主次先后地读。先读他作,后写己作,以读养写,以写领读。”主要任务以问题驱动完成,依次有龙著中“中国人”是什么人?龙著中“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龙著中“中国人”为什么要生气?龙著中“中国人”怎么生气?你是龙著中的“中国人”吗?应该做怎样的“中国人”?
创办《青蓝报告》也是“三报一刊”的改并。“三报一刊”即《星辰教育学会学报》(学会报)、《华亭一中语文导报》(学科报)、《华亭一中报》(学校报)和《红荣诗刊》(诗社季刊)。除了“学会报”早在2006年创建星辰教育学会时创办至今,其余“两报一刊”都是2016年先行开设语文阅读课、试行开展整本书阅读后的产物。反过来,“三报一刊”又见证、适应并促进了语文阅读课及整本书阅读的探索与发展。原创华亭一中魅力语文读书知识竞赛100题、“星辰杯”魅力语文阅读与写作大赛文选文集等,经由“三报一刊”乃至华亭市《汭水》、平凉市《崆峒》刊发印行,以致获评“校园读书之星”“最美领读者”“书香班级”等。改并“三报一刊” 合为《青蓝报告》后,对青蓝工程魅力语文阅读课及整本书阅读初心不改而青睐有加。
三、举办读写大赛
承担华亭一中魅力语文现场作文大赛命名及命题工作,依据2019年7月发表于《中学课程辅导》的拙作《华亭一中红荣诗社诗学举要》,原创大赛题目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华亭一中红荣诗社诗学举要,联系读诗、写诗的经历和体验,谈谈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或受此感发创作诗歌也可,以诗论诗也可,诗文不限,长短不限,题目自拟。
学科专家、诗社导师杨小平:李白很诗意,杜甫也很诗意,诗意就是让你李白的时候杜甫杜甫,杜甫的时候李白李白。
学科专家、诗社导师刘煜:诗歌是一把盐,杀菌,拒变,使很多不咸不淡的日子变得清高而伤感。
诗社主持、诗刊主编王红荣:读诗,就是找回记忆的方法。
选拔、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大赛后,又用原题动员、组织学生举办班组大赛,后与读书记录、读书征文一起,综合评选表彰,颁发奖状及奖品,奖状从学校领取并加盖校印,奖品乃“三报一刊”,是为青蓝工程魅力语文整本书阅读及现场作文大赛。
四、征集读书报告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青蓝报告》总第6期,征集、编发龙应台著《野火集》整本书阅读报告,择例如下:
从“一九八四”出发,走过野火时代的二十年,龙应台的那句“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仿佛依旧在耳边萦绕。八十年代的台湾,腐败,黑暗,问题矛盾不断,作为留洋回来的龙应台,一把野火烧起了台湾的半边天。
可是,这把野火烧完以后,对台湾问题的改变到底有多少呢?我不清楚,可在我看来,问题依旧没有改变,只是从表面转向了内里。台湾依旧是龙应台那个“生了梅毒的母亲”,或许梅毒从急性变成了慢性吧。
……
野火不灭,“新”火相传。社会的幸福安康下所深埋的那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我们也许无能为力,但是祖国的未来总需要我们这一代的努力奋斗。只要从自身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一天我们的祖国母亲会有质的改变。
五、参与研讨讲赛
参与学校首届语文学术周活动,在整本书阅读及群文阅读方面,深受陇原名师霍军、郭凤歧与学科专家杨小平、卞玉霞的引领与影响。推送、指导青年教师陈晓娟先后参加华亭一中好课堂研讨与讲赛,其中新近讲赛荣获文科组第一名,卫冕蝉联。观课议课后,撰写并发表《把新闻上成新闻》等随笔论文,主要观点有“文学不是语文的全部”“把新闻上成新闻”“新闻的实用性先于大于重于文学性”“新闻实践侧重阅读而非写作”等,对此实录学科导师杨小平短评以自勉:“涛涛的思考成文之速度,透析过程之深度,文辞典雅之厚度,思想内蕴之高度,细节视角之精度,实在高妙。你的此番评述才是高素养,妙语文!”
六、开展问卷调查
设计青蓝工程魅力语文阅读课及整本书阅读调查问卷,通过《青蓝报告》总第7期编发。回收后经统计,将近全部的学生对共计13道选择题做出了A项选择,其中第9道选择题反馈超过一半的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主要靠课内周内及校内;全部学生对共计2道问答题选答“有必要开设语文阅读课”,并对“怎样更好”做出了回应,择要整理,实录如下:
不一定要全班读一样的书籍。
不拘束于一本书的阅读。
选读趣味性较强的图书,例如《三体》。
做一些有意思的读书卡片(在结束后也可以用来装饰教室)。
也可以在阅读课上有时看一看阅读书目的影片,来增加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课外要读。
尝试三周一次的模拟演练,去演出文章中的情节。
每周多开几节阅读课,一节课读的内容太少。
每节课可以阅读30分钟,剩下的时间做检测。
觉得现在开设的阅读课很好,无需再改。
可以改变座位,在读书长廊内读书。
七、推选续读书目
对于继龙应台著《野火集》后续读书目,另经引导、征询学生,按推选得票依次为《红楼梦》《边城》《我与地坛》《偷影子的人》《三国演义》等,后以此为据、调整确定为《我与地坛》与《乡土中国》,其中前者为史铁生散文集,后者为费孝通社会学著作,已由学生各自购买,以备后期之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S[2020]GHB2617《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
张涛,高中语文一级教师,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