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之精华 促进师德师风之建设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 马百成
[导读] 面对当前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规范,必然要遭受其冲击和影响,也必然对肩负着国家民族兴衰的教师的师德师风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马百成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马河乡九年制学校 742201
        摘要:面对当前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规范,必然要遭受其冲击和影响,也必然对肩负着国家民族兴衰的教师的师德师风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我经过一年的思考研究调查,针对当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一些研究,兹成文如下,以期能够给同行起到哪怕一点点启迪作用.
        关键词:师德师风 现状 原因 对策 传统文化
在社会改革开放的市场商品经济时代,社会开放程度愈大,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教师的思想冲撞越剧烈,社会上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由于教育行列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师风正,则学生行风正,推而广之则世风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中华民族的魂,从根源上讲,其实大体上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因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当前我县教师师德师风现状分析
当前教师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赢得了社会、家长、学生的信赖和赞誉,的确令人可敬可贺。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一小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和现象,下面把教师分为三类,从三个层面作一些分析。
(一)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他们的特点是:奋发向上,工作热情高,学历高,专业知识过硬,对名牌衣服、车、房子、进城比较感兴趣。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的现象。个别青年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的规定上自觉性较差,如自己有事不请假就离校,缺勤、缺课、缺会情况较多。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在师德方面意见最集中的是青年教师。
(二)壮年教师这类教师年龄在36岁—45岁之间,他们的特点是:较能遵纪守法,师德师风较为注重,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积累了较多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规律非常熟悉,是我县教育的中坚力量。但有少部分教师工作激情不浓,思想上对教学已经放松,教学水平较平淡,教学业绩不很突出,他们处理各项事务大体采取按部就班,敬业精神和进取观念淡化,创造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挥,且牢骚较多。
(三)老年教师这类教师年龄均在46岁以上。其特点:他们的学历不怎么高,其中大部分是属于民办教师转正的,但各个方面的经验丰富,处事自如稳重,有很大的耐心,其人格修养较高。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结构老化,自己觉得过两年就退休,已经不思进取,教学创新能力不高,得过且过,有的甚至以养病为由已提前离开工作岗位,无所事事。
        二、问题原因
(一)客观原因:社会改革开放,多元化的价值对人的思想冲击甚至洗脑,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竞争机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如一些个体经营户或私营企业主收入迅速增加,甚至一夜暴富,与之相比教师工作繁杂,收入明显偏低,心理上不平衡,于是出现搞第二职业热,拜金主义热,甚至一些教师禁不住金钱与物欲的诱惑,做出违背自己良心和教师道德行为。
(二)主观原因:中华民族现在最缺的是人们共同的信念和信仰。中国曾是一个十分推崇道德的国家“仁、礼、和、信、义”孔孟之道曾主宰着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世界,然而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打倒孔家店,打破旧思想的呼声一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把他误解、歪曲也达到了顶峰。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过“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洗礼;有过“雷锋精神”的伟大情操;我们既有过信仰宗教的历史,也有过信仰共产主义的年代,但是在举国发展经济“致富最光荣”“一切向钱看”的浪潮中,唯有个人利益才是最实际的,而道德、良心、信誉、修养等等统统被抛弃了。
        三、解决对策
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我们把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的传统文化无情的抛弃了,我们已有三四代人没有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了,所以我们出现了许多问题,不是传统文化讲的太多了,而恰恰是讲的太少了,因而弘扬传统文化之精华,促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
(一)吸取传统文之精华,促廉洁从教。《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从这些话中君子懂得什么是道义、正义,而小人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只懂赚钱,君子不排斥钱财,他只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造成很大的污染,小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大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为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教师是一个光辉的职业,要当好一名教师首先学会像古人一样懂得修身修心,孟子曰:人生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也,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于人二乐也;的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重温这些质朴的语言,确实是金玉良言,其实学生是教师的最大财富。
(二)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促“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构建和谐校园,促教育可持续发展。
1、儒家提倡“仁、礼、义、和、信”“仁”是孔子道德最高境界,其含义:爱人泛爱众,孔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旁人同等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愿。孔子又重视“礼”说不知礼无以立,即尊重他人,知礼才能自立。又《弟子规》上有这么一句“揖深圆拜恭敬”告诉我们给别人鞠躬时一定要深要圆,这是古人对礼的具体要求,我在一次教学中,就快要上课时我突然闹肚子,上了趟厕所,这样耽搁了几分钟,当我走到楼道内时,已听到教室里嘘声一片。我走进教室后深深向学生鞠了一躬,并说了声“对不起,老师迟到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顿时鸦雀无声,并没有因我的低头而嘲笑我,而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对我的尊重,那一堂课学生听得异常认真。每个学生应该享受一种平等教育权利,新课程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关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地位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师爱如无声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实现爱的迁移,教给学生如何爱人。
2、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身教大于言教。教师是学生心中崇高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礼仪、行为在班级管理和教书育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方式比批评教育,责骂与训斥效果要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3、孔子《论语?颜渊》中讲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君子要以文章,以学问交朋友,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家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我们一定要把教研教改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优秀教案的共享务必做到实处,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教师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保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先决条件。
孟子曰:养浩然正气;《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教师更应有这种高尚之正气和伟大的节操、有爱国的大节、有慷慨的正义、有自强不息的信念、有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并把这些大气大节移迁给学生,传播于社会,重塑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和脊梁,实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崛起和强盛!
主要参考文献:
鲜于煌.《儒学思想与当代教师的修身养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