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小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王宏梅
[导读] 每个人的幸福与快乐各有不同,我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的小学老师,每天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品尝着种种酸甜苦辣。只有用爱心童心陪伴孩子,用和风细雨滋润孩子,

        王宏梅
        北京市昌平区巩华学校   102200
        每个人的幸福与快乐各有不同,我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的小学老师,每天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品尝着种种酸甜苦辣。只有用爱心童心陪伴孩子,用和风细雨滋润孩子,才能真正从心灵上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学习,才能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致教师》一书中这样说到:“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改变,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
        一、缘起:一头雾水的困惑
        在我的班级里有个叫小桐的男生,今年10岁,别看年龄不大,可在学校里他可是出了“名”的学生。面对班级中有这么个知名人物,对于即将接班的我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我心想:既然都被公认为名人了,一定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转念一想,工作近二十年的我还真没遇到过使我头疼的学生呢,有可能只是个传言,我就不相信在我的课堂还能出现多奇特的学生?当第一次走进教室上第一节数学课后,才验证了前面传闻的真实性,也让我遇到了一个自参加工作以来的首例特殊学生—果真“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在哪呢?上课就如同课间休息,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谁都不能干涉他,说实话课堂纪律不好的学生班班都有,但他特殊在你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他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对话不是终止,而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话是“滔滔不绝”无休止地说,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在同学的哄笑声中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不懂害羞,还自认为这种行为很值得自豪,引以为荣呢。我感觉到如此理论下去没有尽头,就没有去理睬他,决定课后与他进行沟通,就这样上完了令我比较头疼的一节数学课。
        二、剖析:问题背后的问题
        1.读懂孩子,走进内心世界
        鉴于此种情况,我想我的首要任务是要先了解下具体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孩子上课如此的放肆,所以首先要读懂这个孩子,找到引起他特殊做法的原因所在。课间找他来聊天,抓住他外向的特点先进行热身,慢慢地转向正题。通过聊天我得知从小他就很淘气,妈妈在家管的也很严厉,动不动就打他,每天挨八顿打都到不了天黑,每次妈妈下手都不温柔,身上、脸上等部位都会留下一些痕迹,他说“慢慢的,我就不怕了,大不了把我打死”,一句短短的话语可以看出孩子抗击打能力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


        2.联系家长,深入了解情况
        之后与家长取得了联系,我了解到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刚上学的时候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家长也是一同想办法帮忙解决,可是后来发现出现的这些问题只有家长着急,孩子是一点也不往心里去。最初家长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毫无效果,后来家长就采用武力来解决,不听话就动手打,效果依然没有转变。
        三、实践:不期而遇的精彩
        “慢慢的,我就不怕了,大不了把我打死”,一句短短的话语可以看出孩子抗击打能力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正是这句深深的触动了我,给我指明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攻心术” 。每天利用空闲时间找他来和我聊天,这其中包括班级里的事、上学放学路上发生的事、家里发生的事等等,目的是使他和我之间达到一种无话不说的状态,现在和我来聊天已经成为他的习惯。随着这个习惯的养成每天又给他提了一个小要求,这个要求其实就是针对他前一天表现不好的地方,要求他这一天都要严格去遵守,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就取消当天和我聊天的机会,鉴于之前习惯的养成他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遵守,为的就是能够保留聊天时间。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我和他的家长先进行了沟通,把我的想法及做法进行了说明,同时希望家长每天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聊天时多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体会到自己点滴进步家长和老师都是看在眼里的。
        四、收获:用心付出的硕果
        就这样每天一聊、每天一要求,慢慢的我发现数学课上全班34人都可以认真听讲啦,他也不例外,我心理暗暗自喜。后来听到孩子们课下找我聊天,说到“上您的数学课小桐表现最好了,进步特别明显!”“老师,您没发现小桐上课不随便说话了吗?”……听着孩子们一句句的反问、一句句惊叹的话语,此刻我内心有点小激动,有点小骄傲,有点小幸福,与此同时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之强大。他的转变,足以证明了作为教师只有你不放弃,孩子才能不放弃,只要你还相信,孩子就会自信起来,就会有所转变!
        关注和表扬对于优秀学生是锦上添花,而对小桐这类学生来讲是雪中送炭,可见他们同样也需要老师的肯定,也渴望别人的表扬。看到他的进步,此时我的心情比获得一等奖的证书还要激动,这时才使我感受到了教育的作用。每个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孩子教一遍、两遍就会,而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孩子他们也需要老师的鼓励。谁说教师的成功一定是拥有鲜花和掌声?孩子的点滴进步,就是老师教育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