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孙英云
[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此过程中,父母不方便带着孩子,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导致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
        孙英云
        山东省禹城市实验中学 251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此过程中,父母不方便带着孩子,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导致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而且,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在多方面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健康发展。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要树立育人理念,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实现健康发展。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班级管理经验,就如何做好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班级管理;实施策略
        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走进城市。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因为无法带着孩子,导致农村地区被留下了一个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跟随着祖辈或亲友生活。在缺乏家庭教育和祖辈、亲友的溺爱下,他们出现了心理、品行、学习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健康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当下社会中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发展,还关乎教育教学发展,社会发展,乃至农村国民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策略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我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尝试应用如下策略搞好留守儿童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之所以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仅是因为忽视留守儿童,还因为没有对留守儿童给予关注,无法准确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如此自然难以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和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善于观察留守儿童,记录留守儿童的发展实际情况,借此掌握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为接下来实施班级德育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为了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根据学校要求,我开展了“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此次活动实施过程中,我首先确定执教班级的留守儿童有哪些,做好调查准备。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中,对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电子档案,做到有备无患。在搜集留守儿童发展情况的同时,我还与其他学科教师联手,立足日常教学活动,对他们给予观察,每天将他们的学习表现、行为表现,记录到电子档案中,如此可以实施跟踪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在动态中了解留守儿童,便于及时地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尽管留守儿童的家长与他们长期两地分居,但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可以说,家长是最了解留守儿童的人。所以,我还利用网络渠道,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长填写留守儿童了解表,借此通过家长的视角,了解“之前”的留守儿童。同时,将家长反馈的情况,与建立的成长电子档案中的情况进行比较,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变化,建立对留守儿童的正确认知。
        二、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现存问题
        之所以要搞好留守儿童工作,是因为他们在生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还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起到了消极影响。

素质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还要学会关爱留守儿童,弥补父母关爱的缺失,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他们在获得教师的关爱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所执教班级的小A同学,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与爷爷生活在一起。在对他进行日常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最近经常迟到,而且面色很是苍白,好像生了什么病。我第一时间与他进行了沟通,然而他却找各种理由搪塞我。对此我没有放弃,而是采用家访的方式,到他的家中了解情况。原来,他的爷爷最近生病了。他每天早上要早早地起床,给爷爷煮饭,熬药,等将爷爷照顾好了之后,才匆匆忙忙地拿起一个馒头奔向学校。中午、晚上放学回到家中,也要做饭、熬药。每次都要收拾到半夜,自己没有时间吃饭,饿的时候,只能吃馒头。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我和其他任课教师合作,轮流到家中帮他照顾爷爷,减轻他的负担,同时每天放学之后,为他补习功课。在我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他爷爷很快恢复了健康,小A的学习也没有拉下。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小A对我和其他老师非常信任,不仅乐于与我们沟通,还善于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一言一行,可以在留守儿童的心中埋下爱的种子,有待一日,这棵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三、激励留守儿童,塑造健康心理
        新时期,尤其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要求班主任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心理,采用多样策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心理。纵观留守儿童,他们在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些留守儿童的祖辈,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怜,一味地溺爱他们,不成想,这些学生中大多出现了自卑自负心理。不管是哪种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了消极影响。甚至部分留守儿童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如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等。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学会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励,可以说是最佳的心理教育手段。因此,我会赏识留守儿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促进他们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
        小B同学父母长期不在家,每当其他学生畅谈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时,他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对他进行关注和观察,竭尽所能地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他与班级里的普通学生相比,爱劳动,且能主动地完成我布置的各项劳动任务。而且,他的奶奶也反映,小B很会心疼人,只要在家里,就会抢着干家务,做农活,很少让自己费心。了解这些后,我与他进行了沟通,私下里对他的良好表现进行了肯定,并鼓励他担任本班的劳动委员。在责任的驱动下,小B慢慢地开始与其他学生沟通,带头搞好班级卫生。有一次,一名学生不小心将教室里的窗帘划破了一个口子,还是小B一针一针缝好的,其他学生对小B产生了崇拜之情。久而久之,小B与班级其他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性格变得开朗起来,渐渐地变得自信起来。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的赏识和激励,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实施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关注、了解留守儿童,还要关爱留守儿童,激励留守儿童,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实现健康发展。
        参开文献:
        [1]陈春明.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J].教书育人,2018(34):71.
        [2]徐建平.班主任如何处理好留守儿童的“三生”问题讨论[J].科普童话,2018(35):141.
        [3]陈维权.试析初中班主任管理留守儿童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8(63):180.
        [4]卢牡.用心守候 给孩子一份温暧——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J].汉字文化,2018(09):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