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刘梅
[导读] 教育是我国各行业发展之根本,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之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刘梅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第三小学   553000
        摘要:教育是我国各行业发展之根本,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之支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帮助小学生培养好具有哲学色彩的思辨能力,能够促进他们读懂语文学习素材中更深层次的思想情感、更好地理解语文文本内容,同时也让他们能够迅速掌握语文阅读中的理解技巧与方法。在语文阅读中实现学生哲学思辨能力的提升,也终将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显著。思辨能力通俗点来说,就是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无论是在人的学习当中还是生活当中,每个人都需要具有思辨能力。思考能力是指人对于某一事物在大脑里的思维活动,而辨析能力是指人对于事件或者性质的分析辨别能力。
1思辨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思辨是让学生不仅要学会思考问题,还要学会辨别其正确性。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其实相当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及创造性的推理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不是主要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小学生明白课文及理解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学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写作技巧。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2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2.1阅读积累奠定思辨基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主要就是告诉大家,书中的知识是渊博的,书中具有丰富的营养供人汲取。自古以来文人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的。同时,要想具有卓越的思辨能力,就必须先储备好足够的知识,即阅读尽可能多的书籍刊物。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不能只是讲述课上知识,在课本知识之外,也要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储存更多知识,这样才能在书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升国旗》,是关于我国国旗的一首诗歌,本篇内容主要是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升国旗时的一些主要礼仪,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尊重国旗,尊重升国旗这个仪式。在讲完本课之后,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小小的天空,小小的梦》,仔细阅读下来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叫小小的孩子梦想的书。里面有一个个关于梦想的小故事,可以让小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对于以后发展有帮助的小故事,维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锻炼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2.2说思结合,促进理性成长
        通过细微的语文阅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来自语文品读的魅力。有人曾说,小学生还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为此,语文教师要能够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在理性的思想中学习、生活,教师要能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常常注意观察,将课本中的寓言故事讲给学生听,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现实紧密相连。教师通过从阅读到口语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辨的魅力。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一下现实生活中是否真实存在像农夫这样的人,思考幼苗是否真的可以通过拔起助力其生长,以此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也就很好地理解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制作动态的课件,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有关揠苗助长的漫画视频。让学生能够获得视觉的直接感知,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去进行大胆的想象,在想象与思考之中促进小学生理性思维的渐进式培养。


2.3学生在互动中自主运用思辨策略
        “教策略”、“学策略”的目的是“用策略”。学生要在与课文互动、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运用思辨策略。学生在阅读时,会因自身的经验和思考对课文产生疑问,但这些疑问往往是作为阅读者的学生无法解答的,因此,需要学生梳理疑问、记录问题,通过提问获取答案,深入学习课文、掌握课文内涵,实现与课文的互动。同学是学习的伙伴,小组讨论、交流、评价能够实现思维的碰撞,提炼出高质量的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深入阅读。教师是引导者,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掌握提问策略,产生疑问、提炼问题向教师求教的过程也是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过程。
2.4自主探究,主动应用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其实是想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以及利用工具进行自主探究。教师的教学也是基于这一目的,要激发学生对使用互联网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互联网使用水平,能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心情。此外,教师不仅仅是要利用多媒体才算是切合“互联网+”的背景,而是能够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跟紧时代的步伐,发展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全面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
2.5联系生活事件,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件,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语文课堂让小学生通过辩论方式进行探讨。这既能加强小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又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
2.6自主质疑挖掘学生思考深度
        思考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思考,才会从思考结果当中去辨别适合与不适合。在小学语文老师讲课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老师主动提出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会造成学生很被动,老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主动发出疑问,主动提出问题,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心情。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老师主动提出问题要好很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讲“我多想去看看”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去提出问题,包括我们离北京和新疆有多远等等这些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老师进行解答,进而一步一步拓展知识,给小学生补充之前没有听说过的一些趣事,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去辨析事物,培养学生自身的思辨能力。
2.7突破原知,感受文本魅力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经过层层筛选,语文篇章都十分优秀。文本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有白话文和文言文,但课本所选内容都是优秀的,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多讲一些寓言故事,让学生能够展开想象力,通过分角色朗读来理解课本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刻舟求剑》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扮演大海的波浪,让一个学生扮演船夫,再让一个学生扮演乘客。课本里船夫只是告诉了乘客一句:你做了记号,可是剑却顺着海漂走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出更多的劝告:你这样在船上做记号,剑是捡不回来的,还是赶紧跳到海里,把剑及时捞回来吧。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要注意不笑场,把这个课本中的情节演绎到位,再由教师做最终总结。
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小学生多读书,储备足够的知识,其次就是要让小学生在课堂当中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主动提问,尽情发挥自己的探索心,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辨析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樊金梅.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2]柳向阳.关注言语表达,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阅读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